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视听友好 | 听力学专家建议这样选、用电子产品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2024-09-02

编者按:视听电子产业迎来了产品智能化、需求多元化、品质高端化的新发展机遇,推进视听友好工作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培育视听电子产业新增长点、推动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产业界紧锣密鼓筹建“视听友好推进组”之际,《中国电子报》联合筹备组采访业内权威专家,对面向“视听友好”的产品、产业、社会环境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和产品来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然而,在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些电子产品对听力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目前,听力健康已成为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娱乐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日益凸显。对此,《中国电子报》特别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原WHO防聋办公室主任黄丽辉,听听医学专家有哪些专业的视听友好建议。

记者:从专业角度看,电子产品的哪些指标会影响用户的听力?

黄丽辉:在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中,多项指标都可能影响用户的听力,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指标的选择:

第一,最大声压级。长时间暴露于高声压级环境,尤其是超过85分贝时会对听力造成损害;目前标准要求限值是85分贝以上给出提醒,不允许超出100分贝。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音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距离过近,最大声压级会超过85分贝;对于青少年群体,超限制的声压级造成影响更为严重。

第二,声音质量。虽然声音质量本身不直接损害听力,但低质量的声音,如噪音或失真过大等,可能会使用户不自觉地提高音量,从而增加听力损害的风险。   

第三,耳机佩戴。耳机作为常用电子产品,其佩戴类型、材质和舒适度,也会影响听力健康,入耳式耳机相对于头戴式耳机更容易损害听力,长时间佩戴不舒适的耳机也会对耳朵造成损伤。

第四,其他指标。应优先选择具有音量控制功能的产品,如,可通过音量控制界面和警告系统,帮助用户更轻松地管理音量,避免无意中音量设置过高。此外,选择能提供音频处理功能的产品,如音量限制和均衡器,以进一步降低听力损伤的风险。

为了降低电子产品对听力的损害,建议用户在选择和使用电子产品时,应特别关注最大声压级、声音质量以及耳机类型、佩戴等关键指标。

记者:针对良好的用耳习惯,您有哪些建议?

黄丽辉:除了关注电子产品本身外,我们还应培养良好的用耳习惯。

第一,应尽量减少娱乐噪声的接触,如迪厅、歌厅、大型演唱会、高音广播的广场舞等场合,应尽量少参与。

第二,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尽量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措施。

第三,使用电子产品时,应尽量调低音量,并遵循耳机使用的“60-60-60”原则。即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外界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时,尽量不使用耳机。

第四,如怀疑有听力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听力评估。

记者:对于视听友好推进组未来医工融合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以及推动临床研究成果产业化方面,您有哪些考虑?

黄丽辉:为构建视听友好社会,在视听友好推进组的引领下,我们应积极推动电子产业与医疗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加强医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与建议,了解电子产品在日常使用中的痛点,从而指导产品设计者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共同研发满足视听友好的新技术、新产品,让电子产品更“接地气”。

例如,研发自助听力筛查设备,为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对于听力水平的自助筛查需求,开发出携带方便、易于操作的自助检测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分析和管理,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此外,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临床专业数据制定标准,促进电子产品在音频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学校教育时使用的多媒体设备,应根据学生的生长特点,制定不同听觉标准,同时兼顾学生们的学习与听力健康。

同时,建议视听友好推进组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合作,设立行业标准,增强对电子产品的监管力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听力健康,共同为构建视听友好社会而努力。

最后,建议通过医工协同,寻找学科交叉点,强化研发合作,加速成果转化,争取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体验,为产业注入新动力,惠及广大用户和整个产业,共创更友好的视听环境。

延伸阅读:
关注视听友好 | 许祖彦院士的护眼选择
联合飞机集团孙立业:航空级无人机有望成为低空经济超级风口


作者丨谷月
编辑丨邱江勇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点个“在看”不失联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电子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