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关23年,他是嘉峪关关城内最火的“网红”

北京日报
2024-08-25

光头络腮胡,身着龙纹花臂衣,穿戴铠甲,今年44岁的李森是嘉峪关关城的“关长”,守关23年。他也是城内最火的“网红”——许多游客是冲他而来的。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到西域有何贵干?”
“旅游!”
“旅游过不了关,拒签!”
“去刺探情报!”
“你是玩无间道的。”
说话间,“关长”已经为游客签好了通行“关照”。
为游客签发“关照”,是李森最主要的工作。听到游客报出家乡名称,李森能脱口而出古代地名,再用毛笔写出来,宣读后交给游客,仪式感满满。有的游客在烈日下等候几十分钟,只为让“关长”帮自己打造一份独一无二的“关照”。
李森是土生土长的嘉峪关人,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常在关城边左宗棠栽种的古树下玩耍,也曾爬上长城眺望祁连山。
16岁初中毕业后,李森离开嘉峪关,辗转各地打零工,在澡堂里搓过背、工厂中绣过花,做过电工、开过饭馆。21岁,听说嘉峪关关城也有摆摊的场子,他决定回家试一试。
当时,与南方景区的热闹相比,家乡的旅游市场并不景气。“600多年的古城,咋就没什么人?”
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里,李森看到了明代的“关照”印版,那是古代出入嘉峪关的凭证,类似现在的“护照”“签证”。“这或许能成为一个特色纪念品。”
于是,李森设计了一套“通关三问”,先问游客名字,再问家乡,最后问“到西域有何贵干”。比如,对方是广东梅州人,他就会说他是“嘉应府人士”。在“关照”上写下游客的信息,盖上自己刻的“官印”,最后宣读“关照”内容,游客才算“通关”。
李森坦言,说古地名是为了拉近跟游客的距离。为此,他查找资料,手写整理、熟记背诵了1000多个古地名。不仅手写印刷、木板、卷轴式等各类“关照”,还从“行头”上全副武装。2012年起,李森留起了络腮胡,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将军甲胄”。
“您知道自己是‘网红’吗?”记者问。
“其实我就是景区里看摊子的售货员。”李森笑道,自己最希望游客在嘉峪关多了解历史文化,“关城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我们应该把珍贵的遗产传承下去。”
这时,一名带孩子的游客想请李森写一张“关照”。李森耐心地讲解起来,“关是关口,照是凭证,也就是进出关口的通行证。‘请多关照’一词就源于此……”
这两年,李森开始拍短视频,记录他和长城的故事,介绍长城的历史文化。“能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出一份力,我辈不胜荣幸。”李森说。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任珊 王琪鹏 武亦彬
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徐俊勇 于晓明 董文龙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