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 | “尽头在远方”——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期外语教师的困惑来源及建议(上)

“尽头在远方”——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

转型期外语教师的困惑来源及建议


高 原  中国科学院大学


提  要:学术英语是近几年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而处在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期的外语教师面临诸多困难。本研究旨在明晰学术英语改革带给外语教师的困惑来源并提出应对之策。研究采访了13 位正在经历转型的外语教师,发现困惑主要有四个来源:学术界、学校和院系的指导性意见不够明确;外语教师心理负担过重,知识结构不全,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对学术英语的重要性以及自身需求认识不足;教师团队的内部合作在理念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本研究希望为正在或即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转型的外语教师群体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术英语;转型;教师;困惑来源


  1

引言

教育部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可见,在大学英语新一轮改革中,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互为补充(文秋芳 2014)、并重推进的大方向已日渐明朗。

 

英语教师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束定芳、陈素燕 2009;夏纪梅 2007;王守仁、王海啸 2011)。“英语教师对ESP的态度是进行学术英语转型的关键”(蔡基刚 2013:9)。学术英语转型“最难以克服的难题在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变换和自我提升”(严世清 2017:32)。因此,我们应认真倾听一线教师的挣扎与拼搏、困惑与应对,为外语同行提供参考、激发思考,以促进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平稳发展。


  2

研究背景

学术英语在世界各个地区均有发展。可是,各地学术英语项目基于自身的学术历史和社会现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现状(Labassi 2010:20),众多学术英语项目虽有共性,却不可能规定统一的要求或标准。而绝大多数学术英语教师均由通用英语转型而来(Campion 2016),他们离开舒适区,转型踏入陌生的未知领域(a strange and uncharted land)(Hutchinson & Waters 1990:158),缺乏职业安全感(Alexander 2007)。然而目前,对英语教师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克服困难却鲜有研究(Campion 2016:60;Wu & Badger 2009)。

 

本研究深度采访13位正处在学术英语转型期的英语教师,试图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学术英语转型期英语教师的困惑源自哪些方面?面对这些困惑来源,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

研究设计

3.1 采访对象

13位受访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所 以“科教融合”为教育理念的高校,对学术英语有着刚性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大学从2016年5月开始学术英语改革,目前正在艰难地跨越转型,因此这所大学外语老师的声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同样进行学术英语转型的英语教师的集体心声。

 

受访者从教育背景上讲,有硕士和博士;从职称上讲,有讲师和副教授;从教学年限上讲,有新入职1 年的青年教师,也有从事外语教育24年的资深教师;从工作分工的角度讲,有组织学术英语教学的管理者也有普通教师;从学术英语实践的角度讲,有已经开始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老师,也有正在积极准备并即将开设课程的老师,有已经启动学术英语教材编写的老师,也有还未进入教材编写工作的老师(见表1)。研究充分考虑到受访者身份背景的多样性,以期更全面地代表外语教师的群体。



3.2 数据收集

访谈准备开始前,受访者可就与本次访谈相关的任何问题,如访谈的目的、个人信息的保密等向采访者提问,待受访者所关心的全部问题得到解答后,受访者和采访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研究采取半结构式访谈。采访者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准备好访谈提纲(见表2),包括导入问题、宏观问题、侦测性问题和收尾问题(杨鲁新等 2013;杨延宁 2014)。



采访者与受访者为同事关系,其中一名受访者主动要求接受采访,研究采取一对一的单独访谈,在访谈过程中进行录音。采访者向受访者说明访谈是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记录,以期为更大的外语教师群体提供借鉴,受访者的个人信息不会以任何方式泄露,个人利益也不会受到任何程度的损害。这一说明发生在受访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之后,知情同意书上同样有着“个人信息不会泄露”以及“个人利益不会有损”的字样。通过书面文件和口头承诺的双重保证,以期达到受访者可以实话实说的目的。而且,为避免导向性干预,采访者向受访者解释清楚自己不会频繁地参与讨论,受访者的每一次表达完成后采访者才会进行下一轮提问,受访者因此能够充分地畅所欲言。由于受访者不同的表达特点和健谈程度,访谈持续21分钟至80分钟不等,共用时7小时53分钟,转写成104,019字的文本(其中采访者提出问题并解释问题的部分转写较为简略),转写完毕的文本随后发给受访者,请受访者确认文本是否真实记录了访谈过程。其中,两名受访者找到采访者并当面指出文本中的几处不够准确的转写,还有两名受访者在文本中将理解有误之处用颜色标出,并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采访者。总体来说,受访者对此次采访表现出非常认真的态度,能够体现外语教师对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的严肃思考。

 

3.3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基于扎根理论(Strauss & Corbin 1998),即研究结论完全立足于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浓缩。数据整理共分五步。第一步标识转写文本中所有涉及困难和对策的部分,以下各步的处理将只针对第一步的标识部分。第二步为数据预编码,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根据研究问题进行标注,特别关注反复出现的表达,如“老师得多多关注理工科写论文跟我们自身专业的区别”(受访者I)、“问卷调查采访的这些方法跟理工科用的方法不相关”(受访者L)。本阶段只对文本文字作简要摘录、缩写或转述,不作抽象命名,本研究称之为数据预编码。第三步为一级编码,这一阶段着力发现预编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将相关编码归类。比如第二步中的“专业区别”“方法不相关”就可聚类为“文理差异带来的困难”。第四步为二级编码,反复阅读文本和一级码,直到主题慢慢浮现。以一级码“文理差异带来的困难”为例,实际上这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全”的一个方面,如果英语教师对理工科的规范和方法有所了解,就不会把人文学科的规范和方法灌输给理工科学生,从而造成授课内容和学生需求的错位。二级编码发觉一级编码之间的关联,并抽象出相应的主题。第五步为三级编码,仍需反复阅读文本和二级编码,发掘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关联,比如“知识结构不全”属于“教师自身因素带来的困惑”,其他的自身因素还包括“心理负担过重”“实践经验不足”等。


注:由于篇幅所限,注释与参考文献已省略,详见全文。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2018年第1期,73—80页。


《中国外语教育》2008年创刊,2018年6月获得国内统一刊号(CN10-1585/G4),并更名为《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欢迎广大学者继续关注。


了解更多

每日一刊 | 坚守初心,创新前行 ——《中国外语教育》更名启事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发刊词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