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推荐 | 老年语言学研究

袁周敏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2024-09-09

推荐人

袁周敏,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南京大学 语用学)、两站博士后研究经历(浙江大学 话语与传播;南京大学 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在Pragmatics & Society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DiscourseContext & Media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and Education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等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为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撰写英文词条Online News。专著《基于商业咨询顾问话语实践的身份建构研究》入选“语用学学人”文库;专著《“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话语研究》入选“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江苏省社科英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开放课程《语用学导论》《语言科学与艺术》负责人;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导语

在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之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业已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推进健康老龄化,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在这一背景下,语言衰退、安宁疗护、临床话语等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议题,老年语言学的研究应运而生。顾曰国、黄立鹤(2020)认为老年语言学涉及病理性的语蚀表现及其机制研究,也包含老年人身份建构及形象研究,对老年人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此次“特别推荐”栏目推荐国内老年语言学研究的专著与论文,供对老年语言学研究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考学习。

推荐图书


《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编者:顾曰国、黄立鹤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ISBN:978-7-5608-9448-5


内容提要

老年语言学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及加强老龄科学研究的背景下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老年语言学既包括对正常生理、认知老化以及罹患精神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的语言衰老表现及机制研究,也包括对体现老年人身份建构过程及老年形象等话语的研究,还开展老年人语言认知康复及临床应用研究。该书第一部分为老年语言学研究,包括研究概述和专题研究;第二部分为多模态研究,包括多模态视角下的老年语言学研究及多模态话语研究。两个部分的开篇均有学术背景介绍,包括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发展以及多模态研究释义。相关内容详细介绍了老年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前沿领域,特别阐释了多模态视角下的老年语言学研究。


推荐理由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均已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人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老年语言学是面向“老年人”语言现象及其背后机制形成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国外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已加紧开展了老年语言学研究,学者们较早关注到了老年人特有的语言现象,已形成了与老年语言学研究相关的国际组织、学术刊物等。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起步,逐渐受到各界重视。顾曰国教授、黄立鹤副教授是我国老年语言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全书从理论视角和方法视角向读者呈现了老年语言学的概貌及若干前沿研究议题,充分体现了老年语言学多学科、多领域、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性学科的属性。该书可供从事语言学、老年学、老年医学及多模态研究等领域的师生参考。


获取渠道

当当网

推荐论文

黄立鹤,2019,多模态语用学视域下的言语行为与情感因素:兼论在老年语言学中的应用,《当代修辞学》(6):42-52。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语用学理论及相关原则的构建基于交际双方的理性前提。然而,情感意义在言语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且通过多模态资源进行建构与识解,表现在说话人的话语本体、韵律特征、体貌表现等方面。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应是鲜活整人的言语交际,而不是抽象化的、理想化的说话人。该文倡导从言语行为这一语用学核心概念入手,借助多模态语言研究的具体操作手段,分析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对其语言交际与含义推导的影响,实现在多模态语用学框架内对语言使用者进行关注的回归。同时,该文还分析了认知障碍老年人在非言语行为、情感交流等方面的特征,指出该范式可为老年语言学中的语用交际研究提供新的视点。


推荐理由

理性人模型和鲜活整人模型分别体现了理性与情感这两个因素在语用学中的不同张力。该文倡导关注情感因素对分析说话人语言交际与含义推导的影响,认为应当在多模态语用学的框架内,回归到语言使用者声情并茂、体貌丰富的鲜活、完整的语用意义上。这对长期以来基于纯粹理性主义范式的语用学理论构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意义。正如Lüdtke(2015)所说的那样,考虑情感因素、呈现“情感转向”的语言学研究才是面向“完整的语言”(the wholeness of language)的研究。与此同时,该文所倡导的范式的建立,还可以为认知障碍老年人话语研究等临床语用学建设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获取渠道

中国知网

推荐论文

黄立鹤、杨晶晶、刘卓娅,2021,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补偿研究,《语言战略研究》(6):24-35。


内容提要

老年个体的认知障碍与其在语用交际时的表现特征密切相关。言语行为是评估语用能力、判定语用障碍的重要范畴与核心指标。该文以言语行为为基本单位,构建了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障碍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将个体的“言、思、情、貌”及语境因素纳入统一考察范畴。通过个案分析及对比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老年人因认知功能受损,其言语行为会在依存性、核心内容、情感状态等维度出现问题;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存在人际层面的话语补偿以及个体内部的多模态资源补偿等现象。


推荐理由

该文构建了研究老年人认知水平与语言表现关系的分析框架,将个体的“言、思、情、貌”及语境因素纳入统一考察范畴,弥补了Perkins语用补偿理论强调言语与非言语间的补偿,而没有将其他因素(如意图、情感、活动类型、依存性等)纳入考量的不足,具有较好的理论创新意义,相关分析也可给语言能力评估带来新的启示。虽然目前常用的认知量表均包括语言层面,但其关注重点仍然是底层语义系统的损伤,并未上升到语用层面。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对象停留在个体的语言信息方面,而忽略了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其他模态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虽然已有学者关注了AD人群语用交际的多模态异常表现,但从哪些具体分析单位入手,目前仍未达成一致。该文从言语行为入手,将其作为评估语用能力的重要范畴与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获取渠道

中国知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文献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