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语篇的各个层面对比口语和书面语——模式的差异

2016-11-29 [美]Ming-Ming Pu 世图语言学

第一个来自于英语数据的主要不同是两种情态的动词时态差异:12个英语口述者用过去时进行叙述,而15个书面叙述者用的是现在时,这两种时态的使用被认为和叙述形式有关联。(t2=6.46*, p#0.01)。动词时态的不同可能归因于口语和书面叙述的性质。在英语口述的前提下,20个口述者有13个在开始叙述时强调他们刚刚观看了视频,这就决定了他们随后进行叙述的时态,例如,什么已在视频中发生。而在英语书面叙述组中,几乎没有陈述者提到他们正在叙述一个刚刚看过的视频故事,20人中有16人直接以中心人物的出场作为叙述的开端,例如:“一个人……”或“有个人……” 而后整个叙述过程都利用现在时进行叙述。这种英语口语和书面叙述故事开端的差异对比见(1)至(4)例:

当口述者详述已发生的事情时,书面叙述者看上去则描述着正在发生的事。更值得注意的是,口述和书面叙述组中,各有一人在叙述到中间部分时,将时态由过去时转换成现在时。他们在开始叙述时,都提到叙述内容为刚看过的一段视频,并很自然地用过去时叙述,但都在叙述到片断7时变成了现在时。此变化见(5)(6)例:

在此,两个叙述者都在第7节改变了时态,使故事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很明显,叙述者在故事进行到高潮时将听众拉回到现在时,使视频故事中所发生的事和正在发生的事有了更生动的情景再现,而非直白地描述什么已经发生,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这种动词现在时的使用作为过去时的序列变体已被Givón(1993)讨论过。Givón认为,该行为和注重实效的语篇处理观点有关,它能使事件更生动并具有即时性。“当叙述者将听众带入一个现在时的场景时,在这样一个更为封闭的空间中,人们会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P.166),可见书面叙述者能通过使用现在时讲故事来补偿读者不能和他们一样身临其境的缺憾。

尽管汉语没有明显的标记用以表现动词时态,但两种情态的叙述者在展开叙述时,仍能体现一定程度的不同。15个叙述者中有8个在叙述开始时提到了视频卡通片,说明所叙述的故事是之前刚刚看过的一段视频。而14个书面叙述者,在开始叙述时,像英语书面叙述者一样,采用先介绍主人公的形式,而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所发生的事情。例(7)是口语叙述的开始,(8)是书面叙述的开始:

在词汇和短语层面,口语和书面叙述的其它差异表现在模棱限制语的使用上,像“稍微/有点儿”“有几分”“至少”等词语,大多被用在两种语言的口语叙述组中,例如:

这样的表达说明,尽管口述者能十分迅速地调整安排词语,例如“生气”“挫败”“失望”“中年”等,但他们在词汇选取上仍有着不确定。Chafe 和Danielewics(1987)将模棱限制语归属于说话者对词汇完整功能的限制使用,当叙述者不能完全满足于自己对词汇的选择,又因口述的即时性而一时间无法斟酌出更好的词汇时,就会使用这样的手段。他们认为,口述被要求有更多认知心力的付出,所以较书面叙述者而言,它的词汇选择范围更狭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任何形式的口述在词汇的多样性上都有较多的限制。然而,该论断的直观性并未在我们的研究中显现。虽然两种语言的书面叙述者很少用到以上例子中的模棱限制语,但他们对词汇的选择和口述者十分相像,尽管他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在词库中进行挑选,琢磨措辞的微妙差异(Chafe,Danielewics 1987:88)。例如:在描述主人公的失望时,四组叙述者都用了同样的一组形容词:“心烦的”“生气的”“挫败的”“失望的”“沮丧的”“伤心的”“狂怒的”等,同时还伴有加强词和数量词的使用,例如:“非常”“极”“一点”“更”等。故从故事讲述的风格分析,两种叙述形式词汇使用的范围和程度相似,风格简单,适用频率较高。

 但为何相对于书面叙述而言,口述者在被给予同样一组能熟练运用的词汇时,对词汇的选择显得更不确定呢?我们认为,那些使叙述者在使用上产生犹豫的,但又没有足够时间思考的词汇并不能贴切地描绘他们的所见所感。例如,例(9)中,叙述者对一情节做了简单描述,即邮递员在离去前才看到门铃的按钮。叙述者对这句话的动词“看”的选取和精确程度有准确的把握,但没有把握的是,在事情发展的那一瞬间,邮递员是否看到了门铃。而叙述者无暇多想,只能使用模棱限制语表达她的不确定。同样,例(10)(11)和(12)揭示了口述者陈述主人公是生气、挫败而失望的,但并不能确定他生气、挫败、失望的程度。为保证叙述的速度与流畅性,他们除了在进行详细描述时使用模棱限制语表达心理感知,别无它法。当然,陈述者可以停顿和修正刚刚说过的话,或明确指出自己的不确定。但过多的失误一方面会损害有效的表达,一方面像“我不肯定”,“我不知道”会影响叙述的可信度。

 在书面叙述中,以上例(10)至(12)中所出现的模棱限制语和修正则很少被使用到,因为在书面叙述中,无论编辑与否,陈述者都有较多的时间对叙述进行语言上的处理。实际上,叙述者在写出句子前,就已在脑子里将其组织完备,他们有时间在使用词或短语之前处理使用中的不确定因素并避免犹豫。例如:口述者利用模棱限制语表达他们对故事主人公生气、挫败和失望程度的揣测和不确定,英语口述者使用“稍微”,汉语口述者则用“也许”“不知怎么地”,不同于他们,书面叙述者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并作出决定,因此能在不使用模棱限制语的前提下更好地描述主人公的情绪。见例(13)至(16):

由此看出,书面叙述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书面叙述的形式化和正式性,在叙述中尽量避免犹豫和不确定的词语。那些记录的内容将会作为文本材料更持久地被保存。而非正式的词或短语只有在书面叙述者想模仿口头叙述的口吻时才会被使用到。除了模棱限制语,非正式用语、模糊表达、离合词、口头用语和缩略语出现在英语口语叙述的频率比书面叙述多很多。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口头叙述的不规则形式。

 口述一般多用缩略语,这类词语和非正式语及口语一样,是口述的标志。在英语口述中,出现了106个这样的用法,其中仅有20个在书面叙述中出现。(该区别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 t=3.73*,p#0,05)。

汉语口述同样由很多口语成分构成,例如:

例(21)中,叙述者使用“送信的”这一非正式用语代替“邮递员”,而例(22)中,叙述者使用“立马”代替更具书面特色的“迅速”、“立刻”,而后者在书面叙述中频频出现。但是,口语词汇比起与它们意义对等的书面语词汇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也更为生动。


选自《语言学译林(第一辑)




语言学译林(第一辑)


编    者:石锋  张宏明

I S B N:978-7-5100-3544-9

定    价:49.00元



喜欢这一篇,就分享到朋友圈


欲查看2015年“世图语言学”精彩推送,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回复“2015”

欲查看2014年“世图语言学”精彩推送,请回复“2014”



分享最新语言学资讯,为您推荐国外各语言学流派的重要著作和著名专业期刊,介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