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图北京总编辑郭力推荐《女人、火与危险事物》:做学术出版要特别执着出版心中的经典之作

2017-06-27 邓斯乔 李昕宇 世图语言学

百道编按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是一部历久弥新的学术经典,世图总编辑郭力选择推荐这本书正是考虑到其内容上的特点,不论在语言学领域、认知领域或是哲学领域,《女人、火与危险事物》都是必读经典。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书    名: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

著    者:[美]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

译    者:李葆嘉 章婷 邱雪玫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第一册“超越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 “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生成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曾任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1972 年起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语言学系。其代表性著作有《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与马克·约翰逊合著,1980)、《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1987)、《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与马克·约翰逊合著,1999)、《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2007)等。


今年三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正式推出了乔治·莱考夫《女人、火与危险事物》中文版,该书为认知科学领域的奠基作品,为读者探索心智与语言的交叉点开启了一扇奥秘之门。


世图北京总编辑 郭力

作者乔治·莱考夫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著作有三本,《女人、火与危险事物》是其中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和《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这三本书虽为语言学界的匠心之作,但其中还涉及到认知领域,哲学和神经科学,所以是内容维度宽泛的专业书。郭力说《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这本书的名字很有特点,因此对它印象更加深刻。

乔治·莱考夫是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 根据对人类认知模式的研究,阐述了他所得出的理论,即新的“经验主义”。从哲学的角度启示,他提到了关于范畴和认知的模式,以及心智体验等。因此他相当于开创了一个语言和认知跨学科的领域,虽然在内容上看似深奥晦涩,但如果读者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会比较好理解,即便是非专业的人来读,也会受益匪浅。《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意义就在于为认知语言学这个跨学科的领域奠定基础,乔治·莱考夫对心智和语言哲学的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评论,并对西方传统的思维和经典观念有所批判,提出的观点在70年代引起学界轰动。

引进之路:波折与契机

郭力介绍,《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影响力非常大,不局限于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包括国内语言学大师级的人物都向她推荐过这本书,但后来在进一步沟通的时候,郭力发现翻译是一个大问题,一旦翻译不好可能就给弄砸了,如此一来心有顾虑,这本书的编译就迟迟没有启动。2005年,郭力到世图做语言学的出版,开辟了“西方语言学视野”系列,以引进国外语言学经典成果和前沿之作为主。这时自然就想到《女人、火与危险事物》,她说:“如果能在世图把这本书做出来,也算了却心愿了。”

由于之前做了几十本影印加导读的书,在学术领域收到的反响非常好,所以世图北京就去和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谈出版影印版的意向,虽多次商谈并提议整个出版营销方案,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始终没能同意出售影印权,世图只好把这个意向搁置。

世图北京开始引进国外语言学著作缘起于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李葆嘉,曾与郭力合作出版《语言科技文库》,之后李葆嘉又提出一个新思路,建议把国外一些特别经典的语言学著作引进翻译过来,一方面这是李葆嘉一直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他的许多学生在做相关研究和教学,正好具备这个条件。这项提议让之前找翻译的难题迎刃而解,李葆嘉列出几本候选书,其中就有《女人、火与危险事物》《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但遗憾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版权已经被浙江大学出版社买了,于是世图北京只拿到另外两本书的版权,并请李葆嘉负责翻译,翻译的过程很艰难,前后耗时两三年才得以完成。

攻克编译难关

在郭力看来,李葆嘉是非常追求完美的一个人,“译者信得过我才敢做,信不过的话我也不会答应,专业人士都会看,如果翻译很烂的话就砸牌子了。”除了李葆嘉,还有两位研究所的年轻译者担当《女士、火与危险事物》的翻译工作,他们翻译完再交给李葆嘉逐字逐句地校对。编译过程中,译者和编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好在推出市场后的反应是令人欣慰的。       

“这本书出来后也有人对一些专有名词的译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样译比那样译可能更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整体的评价是好的,没有人说这本书译得不怎么样,我觉得挺高兴的。”

郭力本人十分关注翻译质量的问题,例如《肉身哲学》这本书,身为语言所资深研究员的师妹曾给她留言说“肉身哲学”这个译名似乎不是很贴切,尽管这个译名是李葆嘉老师斟酌许久才确定下来的,郭力还是征求师妹的看法,发信向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前任所长沈家煊先生讨教,沈先生是国内外国语言学研究屈指可数的语言学家,很快回了信,他说原书名中用的英语flesh一词其实就是指与灵魂、心智相对的身体,所以译为肉身哲学是可以的,得到沈先生的答复后郭力才彻底放心,她说:“至少这样的译名拿出去不会被人笑话”。

“学术书的出版需要译者和编辑都非常认真、用心才行,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这本书,我们出的中文版暂且不说增值,最起码不能降低原版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据悉,《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编辑都有较深的语言学背景,编辑提出的文字修改意见会再交还给译者检查,有些修改译者同意接受,还有一些存在争议的地方则需要反复商榷。郭力介绍,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相当细致,“有一个地方编辑和译者沟通了以后,译者和编辑都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编辑问我的意见,我说你觉得对就按你的来,从某些方面讲,编辑的加工还是要充满自信的。”另外,还有负责二审的老师,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读全书,把所有问题提出来反馈给译者,译者再根据提出的问题对照原文,如此来回拉长了整个编译的周期。

谈到编辑的原则,郭力回答:“因为编辑对语言学的把握不及译者,所以编辑的出发点是以尊重译者为先,但是译者也不可能万无一失,也会有纰漏,这时就需要编辑提出问题,这种情况是极个别的。”

一呼百应:经典之作填补国内学术空白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作为一个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著作,涉及多个领域,乔治·莱考夫的观点、论证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的形成过程,是做语言研究必须要研读的,否则可能会对一些基本问题阐述不清。郭力表示:“如果我们要想知道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是什么,这本书是必读,不看的话等于没看创始人的奠基之作,并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产生影响。”另外,现在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热门,相对来说属于学术前沿,研究人员和发表作品都比较多, 61 22627 61 14005 0 0 1244 0 0:00:18 0:00:11 0:00:07 2806时候推出中文版有利于更多的人来阅读,对学术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之前世图在微信公众号“世图语言学”上启动了一个图书馆赠书的推广活动,向图书馆赠送这本书,要求申请者出具有图书馆公章的证明,客户端的粉丝都非常踊跃地联系参加,郭力说以往做别的书都没这么积极,这次包括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在内的一些大学图书馆纷纷都参与进来,图书馆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了这本书的影响力。

郭力认为,做学术出版要特别执着地去出自己心目中的经典之作,即使有再大难度也要去做,做成之后油然而生的这种愉悦是难以形容的。对于已届退休之年的郭力而言,《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出版也为她在语言学的出版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能够鉴赏到久闻盛名的这样一部大作,我觉得读者是非常高兴的,同时我自己也了却了一个心愿,这么多年惦念于心的经典终于做出来了,并得到读者和专家学者的认可,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文编辑:水英)

本文转载自“百道网”,点击阅读原文直达


更多阅读,请点击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