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建议:高考来临,如何规避三大误区

何石明 人民日报政文 2019-09-04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快要中考或者高考了,家长往往比较焦虑。其实,孩子即将走进更高层次的学校,处于人生升华时,像一树一树的花开,家长应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一些理性选择,以更有效的方式,更积极的状态,面对眼前那灿烂的花朵,成为孩子奋斗的伙伴,共同克服这一段艰难时光。


下面从三个常见误区入手,给家长三个建议:



误区一

过于在乎模拟考试


有的家长十分看重孩子的模拟考试,由于此前孩子没有经历过这样正式的模拟考试,太渴望“一模”和“二模”考好,模拟考试结束后,成绩好的沾沾自喜,对这一段时间暴露出来一些小问题不屑一顾,考不好的,垂头丧气,没有信心了,由于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经验,把模拟考试看得太重了,不会正确引导孩子对待,贻误后一段良好复习时光。

分析:


模拟考试,一般是各地方教研机构命题,如北京市不同区县就各有不同的试卷,与中高考考察的内容、重点、甚至形式不可能完全一致。从“一模”到中高考,有几十天或者上百天的时间,有不少复习内容并没能完成,这一段时间是调整巩固提高的最佳时期,也是积累应试经验,总结考试特点最好的时期,考生应该充分利用,把几次不同区域的模拟考试整理一下,有的可以收集成错题本,找出自己个体答题时的规律和问题,以期在中高考时更好发挥。然而,很多考生不能对一时期更好认识,家长没有及时提醒,造成高考失利,实在可叹可惜。

建议:

·一如从前一样严格要求,不放纵孩子。

·帮助孩子整理模拟考试试题,收集错题,找出规律,总结各学科知识。

·与孩子一道分析考试能力的提高方法。


误区二

没有计划性,浮躁不安


面临人生中的大考,大部分考生难免往往心浮气躁,静不下来。而家长却无所作为,没有采取切实措施化解孩子的焦虑。


有的考生在考前没有计划,东做一套题目,西来一个突击。听老师说要抓基础,就盲目抓了三天基础,又听同学说早上读英语管用,就起了五天大早。这些考生没有一个定力,心始终处于一个飘浮的状态,不能冷静下,想想如何针对自己的问题和长处,采取独到的复习方法。走进考场,遇到一两个题目不会做就惊惶失措,发挥失常。

分析:



没有计划,躁动不安是一大忌。静下来,就意味着自信而沉着,有了充分的准备,大战将至,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要相信有效的复习已经过去了。此时,专注于考试准备一件事,任凭外界风吹雨打,不要听小道消息,不要相信有意外或超常,家长要告诉考生,一定根据自己的节奏,依照个体的特点,有的语文作文基础不好,有的是英语阅读理解分数不高,有的是综合科目物理难题不能放过,五花八门,不能一概而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家长要从不同角度了解孩子的状况,告诉孩子学习如同生活,每个人都一样,只要静下来,按部就班,永不言败,一定能成功。

建议:

·将复习任务安排周到,计划好,不轻易改变。

·平静面对孩子的进步和失误,不过分表扬,不严厉批评。

·帮助孩子看得长远,不把中高考作为人生的唯一。


误区三

重视过头


家长在孩子考前喜欢有以下动作:突然提高生活质量、租房子、买补品、拔电话线。为了孩子考前离学校或考场近一点,在学校或考场附近新找房子给孩子住;怕孩子记忆力下降,买补品;考前基本上不与亲戚朋友联系,怕打扰孩子。不是家长为了孩子一片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不可取。

分析:



孩子考前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压力来自哪里?来自中高考的社会环境,如果中高考对孩子不重要,社会和家长没有寄托太大的期望,孩子的压力自然会少一些。越是在中高考紧张的时候,家长越要营造平常的家庭气氛,不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感觉。

     建议:

·不要在考前改变家庭环境。

·让孩子正常作息。

·给予孩子正常的帮助,不过分关注。


家有孩子要中考或高考,这是家长的骄傲,不要将这种美好的过程附加太多的条件,中高考不是孩子人生一生最高的追求,告诉孩子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人的一生。家长最重要的是永远相信你的孩子,对孩子适度的激励,让孩子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大考。


(作者为北京丰台二中校长 

本报记者张烁整理)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本期编辑:金正波、王令瑶


一周精选

●高考遇上端午,请看清这些官方提示

●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一号留学预警

●人民日报:把“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