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论坛 | 开足城镇引擎 带动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提高青年干部素质,展示青年干部风采,今年5月,省发改委组织举办了第九届青年干部论坛。湖南理工职院着眼“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打造发展改革精品”,积极响应省发改委号召,组织青年教师,围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调研分析,形成了产教融合、教育脱贫、工匠培育、乡村振兴、青年担当、文化自信、职教湘军、尊师重道等一系列热点研讨成果,并参与全委集中评审,展现了良好风貌,取得了不错成绩。即日起,我们将在“理工响应”栏目择优推出,这批成果,虽不尽如人意,甚至会有纰漏,但是好的开端,以期抛砖引玉,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 

——校党委书记叶星成




开足城镇引擎  带动乡村振兴

唐洪江 刘 张焱茜 段文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城带乡,推动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难题、决胜全面小康的客观需要,是新湖南抢抓发展机遇、补齐发展短板的现实选择,是新乡村统筹高端资源、实现高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以城带乡,新时代大势所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通过以城带乡的举措,弥补全面决胜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势在必行。

(一)解决主要矛盾的必须之举。党的十九大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把精力聚焦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生产力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体现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上。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比是2.7:1,其中,浙江省是1.7:1,江苏省是1.9:1,湖南省是2.6:1,中西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甚至达到3倍以上(图1)。只有牢牢抓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主要矛盾,融合城乡发展,才能有效的促进所遇矛盾的解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年部分省份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


(二)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届时城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从时间来看,现在到2020年这一时期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越是临近成功的最后一步,越要着力重点与难点,冲破各个瓶颈制约。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为7.29万亿,同比增长8.7%,占农村居民总收入的94.12%,农民非外出务工总收入为4552亿元,同比下降22.1%(图2)。农民非外出务工收入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农村及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完成。决胜全面小康必须遵循城乡关系发展的新趋势,逐步缩小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补齐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2017年农村居民总收入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选择。当前,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奋斗过程。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69077元。从城镇与农村的比较来看,城镇家庭人均财富为240023元,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为76761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12倍,家庭富裕程度城乡差距较大(图3)。目前,在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将近5.8亿,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消除城镇与农村发展的两极分化,消除农村贫困,以先进的城镇文明引领农村走出多重困境。


△2016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


二、以城带乡,新湖南现实所需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带乡是我省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破题之要。实现乡村振兴,应充分发挥城市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因地制宜统筹城乡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布局,实现乡村产业强、环境美、生活富,为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一)区域差距,关键差在城乡。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离不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没有以城带乡、区域协调发展,就没有农业的富饶、农村的美丽、农民的幸福,就谈不上新湖南的富饶、美丽与幸福。2017年,湖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36元和14054元,收入相对差距比为2.11:1。湖南区域差距明显,城乡差距更明显。在省内城市GDP数据显示中,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3%,占据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引领地位。目前,长株潭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领先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以城带乡发展水平较高是长株潭三市的显著优势。因此,湖南的乡村振兴应该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引擎,引导全省逐步实现以城带乡、区域联动的发展局面。

(二)城乡差距,关键差在乡村。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湖南积极出台了乡村振兴具体措施,全面聚焦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宏伟奋斗目标。但是,新湖南发展战略中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科技支撑不足,现代化水平较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人口老龄化、村落“空心化”严重;村级集体经济整体薄弱,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216万贫困农民尚待脱贫,脱贫群众返贫风险仍然存在。当前,湖南乡村目前缺乏的技术、资本、人才、产业等问题,迫切需要城镇的技术指导、资本注入、人才流通和市场刺激等支持,从而推动湖南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三)富乡强村,关键得益城镇。近年来,湖南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以城带乡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和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为实施湖南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花垣县十八洞村引进城镇资本建成了特色水果种植、水产养殖基地,成立了民族文化产业合作社,开发融自然景观、民俗民风为一体的乡村旅游,2016年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长沙县以长沙市为依托,按照“强南富北”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城乡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近两年连续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典范。虽然我省涌现出的样板乡村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有其特殊性,但其破题方式对于其他乡村的发展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以城带乡、因地制宜做得越好的乡村越容易发展起来。依靠城镇的人才、资金、技术与市场等资源要素带动乡村发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三、以城带乡,新乡村众望所归


湖南的乡村振兴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和地区完全依靠强大财政供给或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应该规避城乡衰败并存、社会矛盾凸显的发展“陷阱”。一条可持续的新型乡村之路是农民热切期待的。因此,必须立足湖南省情、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激活人力要素。一是转移乡村人口。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转移,减少乡村人口,扩大乡村人均占有资源。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乡村人口向新型城镇合理化流动。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民生激励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二是引入专业人才。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回引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技能人才下乡投资兴业。全面建立城镇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完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各类专业人才向农村流动。三是办好乡村教育。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改善乡村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教育扶贫,重点做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发展,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是投入科技要素。充分发挥湖南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向科技要潜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装备提升。加快推进信息化进村入户,发展智慧农业,构建农业大数据服务新业态,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为农业农村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盘活经济资源。一是创新金融政策。政策性金融服务应服从国家战略,率先支持乡村建设。做好精细农业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四好农村路、饮水安全巩固、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农村水利设施和农村电网改造等信贷支持。部分公益性项目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探索设立基金、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提高投资效益,允许相关政府性投资基金以资本金方式投入经营性项目。二是做强农村产业。立足湖南资源禀赋,坚持“一乡一品”“一县一特”,推进农村产业由产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加快城乡一二三产融合,打造粮食、蔬菜、油料、茶叶、竹木等特色优势产业链,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标杆型龙头企业。三是做大农业市场。推进“湘品出湘”工程,加快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引导城镇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市场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服务组织与经营主体及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合作与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四是深化土地改革。落实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的决策部署,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流转,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和数据库,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上网交易、规范操作,妥善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纠纷。

(三)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基层组织。落实党管农村的重大工作原则,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注重吸引复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自然村落、村民小组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对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基层干部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行为。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完善农村选举、决策、协商、管理、监督等制度,创新村民议事形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引导广大农村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弘扬公序良俗,充分发挥其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独特功能。吸纳社会组织、驻村单位、非户籍人口等参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大力培育农村经营性、公益性、互助性服务主体,提供多元服务。三是落实社会保障。建立农民收入保障机制,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加强转移就业服务,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做好农民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完善特困人群保障机制,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基础上,为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的养老服务。四是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推进生态系统治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统一规划全省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乡村开发建设提供依据。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加强工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杜绝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扎实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以城镇标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实施厕所革命,整治村容村貌。




文 | 新能源学院 唐洪江

刘堃 张焱茜 段文杰

编辑 | 朱菁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