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论坛 | 文化自信里的“24K金”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提高青年干部素质,展示青年干部风采,今年5月,省发改委组织举办了第九届青年干部论坛。湖南理工职院着眼“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打造发展改革精品”,积极响应省发改委号召,组织青年教师,围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调研分析,形成了产教融合、教育脱贫、工匠培育、乡村振兴、青年担当、文化自信、职教湘军、尊师重道等一系列热点研讨成果,并参与全委集中评审,展现了良好风貌,取得了不错成绩。即日起,我们将在“理工响应”栏目择优推出,这批成果,虽不尽如人意,甚至会有纰漏,但是好的开端,以期抛砖引玉,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 


——校党委书记叶星成




文化自信里的“24K金”

陈柏舟 刘雨露 殷符 杨卉


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国家建设才有力量;一个民族善用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不只是文化领域的事情,它影响到对经济发展的价值评判和选择,落实到个人自觉、民族自信和国家自强的现实奋斗中,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明文化自信之“要”

(一)事关党的领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管党治党不能只靠党纪党规,规矩再健全、再完备,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党员干部的责任,歪风邪气就无法从党员干部队伍中根除。坚定文化自信,为政以德、礼法相依、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让道德与文化发挥作用,是建立高素质党员队伍的根本办法。从十八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四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再到如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党风、政风、党员干部个人作风都有了大幅提升,备受群众拥护。纠偏、扶正、固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一点一滴在汇聚在延伸在升华,体现着文化自信对党的建设工作的思想保障作用 。

(二)事关国运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证明强国必强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当时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的通道,汉朝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走上了直接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肩负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自豪的使命,肩负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任。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鼓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勇气,获得坚持不懈的从容,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三)事关全球稳定。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主动的贡献中国智慧,导致个别国家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对中国崛起妄自猜疑、肆意评判,“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因此,中国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形势的误判。实际上,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也是国家之间文化互鉴互融过程,只有认识文化差异、把握文化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取长补短,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为国际社会稳定大局贡献力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国家关系,共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氛围。


二、淘文化自信之“沙”


(一)文化理解要防偏差。一是不能自负。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用,要理性看待世界各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唯我独尊、盲目排外。二是不能自卑。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而否定其精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不能媚洋崇外、照抄照搬。三是不能自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财富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伴随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人迷失了自我,淡忘了勤俭朴素美德、淡忘了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反“四风”深得人心,势在必行。

(二)文化传播要防片面。一是不能因小失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层面传播不足,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众会例举大量的外化符号,如书法、水墨画、昆曲等如数家珍,却不清楚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特别是在国际传播中,海外受众可以接受或者能够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器物,却不一定有机会理解精神层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不能食古不化。过于注重我们累积了千年的文化作品,缺乏展示传统文化正在释放的当代活力与功能。三是不能“知足常乐”。文化传播无止境,文化融通无止境。加大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度,加深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度,善莫大焉,任重道远。

(三)文化交流要防冲击。一是要敢于迎战。全球化让世界变成鸡犬相闻的地球村,通过文化交流,地球村内各族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但仍有一些国家热衷于实施文化霸权主义,通过多种渠道瓦解其他国家价值体系,对此应无惧无怯、不卑不亢,积极应对、主动应对。二是要善于迎战。文化对外交流,需要实在的价值影响力,更需要必要的传播承载体。美国拥有全球半数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控制全球3/4以上电影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其巨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无疑对我国文化广度深度传播造成压力,形成挑战,应急起直追,迎头赶超。


三、取文化自信之“金”


(一)守住民族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信仰,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代表的思想精髓,是古时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也是当代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要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内化于国民思想里,外化于国民行动上。一是要改善文化环境。充分挖掘地域文明,将文化元素融进城市景观文化,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筑,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传播传统文化,让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人不需。二是要营造文化氛围。请文化名人、中华匠人进校园、小区、单位,传播文化知识、讲述中国故事,在全社会形成文化学习风气。三是要完善文化体制。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吸取世界之精。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世界文化也要请进来,中国文化唯有在发展中壮大才能永葆生命力。一是要了解外来文化。鼓励中国文化工作者介绍不同地域文化;多元化引进国外舞台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优秀文艺作品,欢迎艺术精品、文物等来华展览;打破以英语教学为主的外语教学体系,在初等教育阶段增设其他外语科目,更好的发挥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要容纳外来文化。欢迎外商来华投资、为国外优秀艺术团体在中国安营扎寨创造环境;积极引进外国人才,为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创造环境。三是要消化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外来文化有着强大的整合能力,许多外来文化传入后,都实现了同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

(三)发挥湖湘之长。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结构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这两大基因的结合,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敢为天下先”构成了湖湘人民的价值取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体现着湖湘浓厚的文化氛围。弘扬湖湘文化是我省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一是要继承和弘扬湖湘精神,发展新时代湖湘文化。湖湘精神是湖湘文化的根,要筑牢文化之根,弘扬“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基本精神,形成湖湘礼文化、湖湘孝文化、湖湘商文化等湖湘代表性文化。二是要打造精良的文艺作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尽管特色各异,大家生活的环境尽管有所不同,但情感是相通的,那些伟大的文艺作品有一个共性就是反映时代,引起情感共鸣,而当地文化就通过这些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接触它们的人,因此,必须打造一批能够代表湖湘文化的精品力作,并将这些作品推广到世界各地。三是要发挥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品牌优势,让湖湘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交流的靓亮名片。依托省内八大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和上市民营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多了解交流地文化,找到湖湘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通点,让湖湘文化走向五湖四海,让世界眼光关注热土潇湘,搭文化台,唱经济戏,圆富饶美丽幸福梦。




文 | 动力谷分院 陈柏舟

国有资产管理处 刘雨露

后勤产业处 殷符 

组织人事处 杨卉

编辑 | 朱菁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