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货币政策并未实质性转向(熊园,新华社经参头版)

熊园 熊园观察 2021-07-17
1、刊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熊园,2020.9.14;
2、可结合【国盛宏观熊园团队】此前报告:《8月社融怎么看?兼谈流动性拐点与信贷拐点》,2020.9.12。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均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具体拆解结构和展望趋势,信贷增速和社融增速已有放缓迹象。
综合考虑近两三个月我国利率走势、央行官方表态以及央行实际操作,我国货币政策仍是坚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总基调,一方面是结构性紧,主要是管住资金套利和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另一方面是结构性松,主要是引导信贷投向实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制造类企业。
信贷方面,8月新增信贷1.28万亿元,同比多增700亿元;1-8月信贷累计14.4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社融口径下8月新增信贷1.42万亿元,虽然延续同比多增,但多增规模已连续第5个月回落;8月信贷余额增速13%,已经连续3个月走平或回落。鉴于近来多部委有意收紧房地产融资,预计全年新增信贷可能达不到20万亿元,这也预示9-12月信贷可能会进一步收敛,信贷增速大概率也会延续放缓。
社融方面,8月社融新增至3.58万亿元,同比多增1.38万亿元,主因8月政府债发行量大增(净融资1.38万亿元、同比多8729亿元,占社融比重近4成)。从增速上看,8月社融存量增速较7月升0.4个百分点至13.3%,测算可比口径下增速较7月升0.1个百分点至12.3%。基于全年30万亿元左右的社融规模以及信贷可能低于20万亿元,预计9-12月社融增速很可能维持在13%左右,难以继续大幅走高。
M1和M2方面,8月M1同比回升1.1个百分点至8%;M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10.4%。简单计算可知,8月M1和M2同比增速的剪刀差较7月回升1.6个百分点至-2.8%,M2和社融同比增速的剪刀差连续4个月下行,表明企业现金流情况延续改善,社会资金总需求增速也正赶超总供给。
从结构上看,8月居民短贷、居民中长期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均连续同比多增,且均创过去5年同期新高,分别指向消费有望回暖、房地产依旧火爆、基建与制造业等实体融资延续高增;得益于表外票据大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均同比多增,8月非标融资由上月的-2600多亿元转为正增710亿元,监管对实体融资仍较为呵护,打压资金空转和违规流入房地产;8月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合计近5000亿元,为5月以来最高,其中股票融资连续2个月超过1200亿元,大幅高于今年月均410亿元和去年全年月均290亿元的水平,应和国家大力支持直接融资相关。
综上不难判断,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是凸显“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总基调,并未实质性转向,尤其是鉴于银行低超储率和债券供给压力,后续降准的窗口其实并未完全关上。当然,相比疫情对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上半年,下半年我国流动性和信贷规模已表现为边际收紧,央行也会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和精准调控。由此看,以DR007、同业存单利率和国债收益率等为表征的资金价格相继走高,可谓“自然而然”了。
相关文章:
[1]《8月社融怎么看?兼谈流动性拐点与信贷拐点2020-09-12
[2]《“此紧非彼紧”—客观看待7月信贷社融》2020-08-12
[3]上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执行报告的8大信号》2020-08-07
[4]《社融持续超预期,经济会超预期吗?——兼评6月金融数据》2020-07-10
[5]《货币超发会引发通胀吗?货币政策会转向吗?》2020-06-10

[6]《4月信贷社融超预期的背后》2020-05-11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