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否也在“为房所困”?

“住房”本是能提供庇护和安稳的地方,却成了当下许多人的困局。因为身份和所在地方的差异,人们可能会遭遇不同的居住难题。相似的,在于人们在面对重负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坚韧。


一份与“住房”有关的书单,记录了各个地方普通人的居住故事,凝结了从业者关于购房和房市的经验教训,更有学者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入解读,能够引发许多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也能提供实际操作上的建议和启发。


No.1


《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


[日] 榊淳司 著,木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7月

置业、房贷、产权、泡沫危机……

战后七十年日本住宅革命带来了什么

从业三十年专家解锁房地产生态圈奥秘

打破“土地神话”,改变你的住房“常识”

“住宅建后平均使用寿命”日本是三十年,美国是五十五年,英国是七十七年。也就是说,工薪族花费毕生积蓄、历经多年还清房贷之后,你的房子很可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化贬值甚至沦为废墟。此外还有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发生邻里纠纷、不期而至的房产泡沫、高层建筑给老人和孩子带来的安全隐患、缺少民主化管理导致业主委员会失效……

本来应该是给住户带来幸福的房子,也有可能变成你的负累乃至噩梦。

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规避?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从业三十年的日本资深房产顾问的良心告白,揭开房产中介绝不愿意透露的行业秘密。



No.2


《住在人间》


沈燕妮 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年11月

普通人写下的“居所”故事,当代住房问题一手文本。从“为房所困”众生相中,看个体命运如何与房地产行业和城市发展相勾连。

恩爱夫妻为买学区房办理了假离婚,却说不出“值得不值得”;燕郊的年轻人每天花几个小时去上班,北京似乎很近,“北京梦”却很远;住在离休病房的老人们遭受着身心双重折磨,物质无忧的表象背后是无尽凄凉;居无定所的租房客在城中村多年辗转,看遍了城市低处的琐碎与狼狈……

无论本地人或外来者,年轻人或老年人,有房群体还是无房一族,人们都曾经为了、正在为着或将继续为房子而不停折腾,仿佛不知疲倦。



No.3

+

《北京流光:

北漂青年故事集》


黄西蒙 著

译林出版社

2022年11月

《北京流光》是九零后作家的一部北漂青年故事集。我们旁观一座城市的伟大,却可能很难真正属于它。十三张“北漂浮世绘”,写尽角色的孤独、奋斗与渴望:七次折戟北大梦的“七战哥”,在未名湖畔被父亲拉回老家;蜗居在地下室的病患,在廉价自助餐中寻得朵颐快感;相亲角打分制中评得最高分的何悦声,却未能找到真爱;熬夜加班过早透支身体的杨洛诗,不断挣扎却始终在寻觅方向;通勤往返于城区与燕郊的林恋京,进退之间歧路茫茫……这亦是一支北漂青年的夜之曲,在酒楼上的无穷远方,协奏出奋斗途中的苦辣酸辛。别离聚首中,梦想依旧在,而星夜再长,终见流光。



No.4

+

《从房客到房东

——人生首套房操作指南》


羊迪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本书是少有的资深房产从业者写给购房者的反套路宝典。全书在突出实操性的同时,也是一部颇具理论深度的房产科普读物。首先,围绕年轻人最关心的房产话题,分析了房价、租金、城市与房地产的“前世今生”,揭示了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背后的规律。其次,从判断买房时机开始,至验房、收房为止,以买房的全流程展开,道出了购房环节中的重要细节、购房陷阱与购房诀窍。此外,书中还总结了购房时机的判别标准、一二手房的砍价技巧、判断户型好坏的有效方法等精彩内容。



No.5

+

《保卫住房:

危机的政治学》

 [英]戴维·马登 / [美]彼得·马库塞 著,

周明明 / 韩筱 / 李玉婷 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2年8月

人人都需要住房,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安全、稳定和体面的住房。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他们的住房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在资本主义国家,住房危机尤其深刻。《保卫住房》一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住房危机的成因。

不同于一般学者把住房问题当作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戴维·马登和彼得·马库塞承袭了恩格斯关于住房问题的论述,揭示了住房的社会和政治属性,呼吁保卫作为家的住房,而不是作为不动产的住房。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住房问题,有助于我们相关研究和政策的完善。对于住房领域学者、住房政策研究者、城市规划和研究者等专家来说,本书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拥护者和决策者来说,本书可以提供一部分理论支持。



No.6

+

《东京八平米》

[日]吉井忍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2年11月

《东京八平米》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四畳半”,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

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间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写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二十四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等,同时写下她遇见的东京平民的故事,这些人物是“看不见的、真正的东京人”,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陈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

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吉井忍的“八平米”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



当房子不再是压在人们肩头的大山,当买房无须耗费几代人的心力,当人们不再需要耗尽脑汁想着如何把“蜗居”空间利用到极致,房子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与“港湾”,漂泊无依、疲惫不堪的身心才能真正安顿下来。而房产作为一个行业,才能不再像一个易碎的泡沫,让人们一想起就心情沉重且复杂。

延伸阅读

我们做了一个新书系“译文坐标”,给爱思考的你
毫无意义的工作?| “打工人”书单
我们离“吸血企业”有多远?
精神内耗、人形电池,经济低迷如何重塑日本职场?
内卷,996,职场霸凌,用后即弃……是这届年轻人不够努力吗?
“我,名校毕业,被困于生活”,女学霸与逆向歧视
女性选择婚育,就是失去独立自主了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