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届高三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小练习40(全国通用)含答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届高三语文基础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篇(全国适用)

(第40练)

基础题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沉住气”是一句老话,提醒人们遇事应沉着冷静、切勿急躁。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也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而须注重加紧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沉住气,并不是说抛弃朝气、锐气、志气,而是要大事前有担当、逆境时有襟怀。这是一种境界格局,遭遇困难挑战还能保持一份气定神闲。处理难题便能      ;这是一种心性修养,“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让人      、从容面对成败。对于奋进在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干部来说,要想登高望远、办成大事,就得涵养那么一股沉稳气质。有的青年干部时常浮现种种燥气,值得警惕。比如,有的做事      ,喜欢意气用事,事与愿违后,又常心浮气躁,甚至撂挑子;(  );有的       、自以为是,傲气十足,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凡此种种,堪称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轻而易举  宠辱不惊  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
B.举重若轻  宠辱不惊  急于求成  眼高手低
C.轻而易举  置之度外  急于求成  眼高手低
D.举重若轻  置之度外  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有的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B.有的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
C.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摆不正心态,有的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D.有的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却也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而须注重加紧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B.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还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尤须注重加紧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C.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却也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尤须注重砥砺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D.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还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而须注重砥砺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苏格拉底的辩论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能力题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骨文,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尖锐锋芒。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

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的章法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了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中国书法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等有规律的变化,就像音乐艺术用强弱、高低、快慢等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作为线的艺术的书法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出乐音,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以其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创立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1.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国书法通过疏密的结构、轻重的点画、缓急的行笔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融失意生离情,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离与合的生命境遇。

材料:

今与昔 家与国 悲与喜

诉惆怅写欢聚 忆流年思往昔 抒壮志绘蓝图

年化消逝 保家卫国 他乡漂泊 建功立业 仕途失意 家乡团聚

                                                                              

                                                                              

                                                                              

5.下面这则邀请函,在语言、格式及标点使用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五处并修改。(5分)

邀请函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中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我校拟定于下周下午3点在六楼礼堂举办《文化达人》知识竞赛,要求各校领导、老师积极参加。届时,您会了解到同学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您会感觉到他们在文化交流时的激情与魅力,您更能感受到新一代中学生在我们中学校园里的历练与成长。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此致

敬礼!

2018年4月2日

××学校

第一处:      修改:                                                                 

第二处:      修改:                                                         

第三处:      修改:                                                         

第四处:      修改:                                                          

第五处:      修改:                                                         

6.下面是某网站建设立项需求调查阶段的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其流程内容,不超过80个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进峰城,就融入一个石榴的世界。满耳是石榴的故事,满眼是摇动的石榴树。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细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写特写其仪容。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张扬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不争不抢,不卑不亢;“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平易近人,淳朴淡泊……朵朵石榴花,开在历代文人的笔尖之上。
石榴籽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琳琅满目,金罂、金庞、沃丹、丹若……贵重的“金”、喜庆的“丹”,都集于石榴一身。火红、多籽、甜蜜、团结,或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7.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几十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D.新的学习观既提倡在做中学,也强调在学中做:理论要与实践结合。

 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0.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答案与解析

基础题组

1.B[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文段的意思是说青年干部能力强,故第一横线处应用“举重若轻”。宠辱不惊: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置之度外: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文段中“猝然临之而不惊”是指宠,“无故加之而不怒”是指辱,故第二横线处应用“宠辱不惊”。急功近利:形容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含贬义。急于求成:形容急着要取得成功。文段是对青年干部的规劝,故第三横线处不能用贬义的“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一般形容对理想的追求。眼高手低:形容眼界过高,而手法过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一般形容能力不够。根据第四横线处后面的意思,应用“眼高手低”]
2.D(A项和C项,“有的”分别放在第二分句、第三分句前,与前后句子构不成整句,语句不够流畅。B项分句顺序不合事理)
3.C(“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是对“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内容的转折,B、D两项修改不当。“须注重砥砺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是本句要强调的内容,故要用副词“尤”,而不能用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A、D两项修改不当。“加紧”与“意志品格”不搭配,A、B两项修改不当)

4.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项的句意侧重“钢笔、铅笔、圆珠笔”,而语境应强调“毛笔”;C项,“到了近代”,与前文“可后者”语意不衔接;D项,表述的重点依然是“钢笔、铅笔、圆珠笔”,因此只有A项与前后文最衔接。
5.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运用夸张;B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修辞;C项,运用了借代,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儿童;D项,运用了拟人手法。
6.参考示例:①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6000年以上历史。②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6000年历史。(3分,其他修改方法正确亦可给分)

能力题组

1.D [解析]例句修辞为暗喻。A项借代,B项用典,C项夸张,D项暗喻。

2.示例一:可见,甲骨、金文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示例二: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是因为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评分标准】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3.①原文强调疏密、轻重、缓急等变化,与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密。②原文运用类比,用音乐类比书法,形象地突出书法通过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形象和情感。

4.【答案】 年华消逝,仕途失意,忆流年思往昔,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今与昔的生命境遇。

他乡漂泊,家乡团聚,诉惆怅写欢聚,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悲与喜的生命境遇。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抒壮志绘蓝图,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家与国的生命境遇。

【解析】 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两个主谓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是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从句式来看,“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的生命境遇”是一个固定句式,需要填充的是“生命境遇”前的定语。从语意上,一、二句是讲述历代文人骚客生命境遇的具体表现,第三句是对这些表现的分类概括。第四句是对前面的总结。然后分类进行仿写即可。

5.【答案】 ①“下周”时间不具体,应加具体时间如“下周一”;_②“要求”改为“诚邀”;_③“感觉”改为“感受”;_④《文化达人》改为“文化达人”;_⑤格式上,日期应在学校下面。_

【解析】 注意邀请函的格式,诸如落款、邀请时间等。邀请时,表达敬意,诸如“要求”不得体,“感觉”与“激情与魅力”搭配不当。“文化达人”为特定称谓,不能使用书名号。

6.【答案】 网站建设立项后,先通过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了解网站需求,然后进行分析,再拟写功能描述书,接着进入下一环节。需求分析不合理则调整,重新进入了解需求阶段。

【解析】 本题解答时可按照构思框架的结构分层,理清彼此关系;然后表述各层次的具体内容。本题所给流程图自上而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网站需求”,了解的方法就是“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两种,然后对需求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需求分析”过程,包括两部分,合理的需求要写“网站功能描述书”,接着进行“下一步”,不合理的部分则要“调整需求”,重新回到“了解网站需求”环节。考生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清楚即可。

7.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冒号表示提起下文。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提起下文;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总结上文。故选B。

8.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运用比喻修辞,将红色的石榴花比喻成火苗。A.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运用借代的手法。B. 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运用比喻手法。C. 明月不谙离恨苦,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三百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B。

9.修改:石榴籽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被寄予紧密团结的寓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的主语是“人们”,为了保持主语一致,可以将后一分句改为“常被寄予紧密团结的寓意”。

10.解析:选B 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