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二十几部纪传体正史中,有两部是记载唐代历史的,这就是《旧唐书》和《新唐书》。从今天看来,它们之间优劣如何呢?

《旧唐书》是五代时修纂的,当时离唐灭亡只有四十年,不少编修者都是唐末出生的,由他们来修唐史,当然有“时近迹真,见闻亲切”的有利条件。另外,唐代官方很重视整理自己的历史,从唐初以来,经过令狐德藜、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崔龟从等人不断修纂,大体上中唐元和以前,已有了纪传和编年两套粗具规模的国史、实录。后梁、后唐不断搜集史料,不仅收罗了许多公文档案、私人文件、野史笔记,也收到了国史和九朝实录。毫无疑问,这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给《旧唐书》的修纂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旧唐书》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旧唐书》的编纂工作做得很草率,加上成书过快,因而留下了不少毛病。其一,是重复杂沓,失之粗糙。像《唐绍传》“先天二年,今上讲武骊山”,这是《玄宗实录》旧文,所以称“今上”,而《旧唐书》没有删改;萧颖士、杨朝晟都是一人两传,而《旧唐书》编者没有发现;《高宗本纪》:“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则天皇后本纪》:“庶人贤薨于巴州”,都是当时史官为武则天绊死李弘和逼死李贤掩饰的话,《旧唐书》却沿而不改。此外,一事重见数处,一文叠出数卷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其二,是全书前后极不相称。由于唐德宗贞元和以前,有国史、实录为基础,所以本纪简明扼要,列传详尽明晰,而唐穆宗长庆以后,没有国史、实录为底本了,于是便粗制滥造,本纪杂乱繁复,列传事迹寥寥,错误百出。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所举《高祖本纪》记高祖在位九年事仅六千八百十四字,而《哀帝本纪》记哀帝不满三年事就用了一万三千字;赵翼《甘二史札记》所举的“(武宗)本纪书吴湘狱至千余字”;《四库全书总目》所举的《武宗纪》记右庶子吕让所进婚状,《夏侯孜传》只记历官履历,《朱补传》只记其相昭宗一事等等,都是很明显的例子。其三,对唐代的历史缺乏深刻的见解,因而在体例上内容上都沿袭旧史,墨守成规,无所革新。史书是记载历史的,因此,对于与一代兴亡盛衰大有关系的史实就应该特别注意,并根据这一代历史的特点适当改革史书的体例,象班固去掉世家、魏收创立《释老志》就是这样的。但是,《旧唐书》主要是抄撮旧史,荟萃成书的,它的编者本身,并没有对唐代历史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也没有抱着一个什么特别明确的目的来修书,所以,它对唐代历史的看法是支离破碎、残缺不成系统的。例如宦官专权,是唐代中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之一,穆宗以下诸帝,都是宦官拥立的,但《旧唐书》却沙撮唐人讳莫如深的旧史,在各本纪中一律记上前君遗诏如何如何,嗣君某日于柩前即位,好像没有宦官这回事似的,这就说明了《旧唐书》修纂者们历史见解的肤浅和史学观念的淡薄。因此,他们对唐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如藩镇置废、兵制演变、考选制度等,都没有十分重视,更谈不上单立志、表来详细记载论述了。

《新唐书》正是针对《旧唐书》的这些缺陷来修纂的。首先,《新唐书》的编修者们在进一步搜集史料上下了很大功夫。由于宋代政局稳定,各种逸书佚史不断被发现,所以,给重修《唐书》提供了不少新的史料。

其次,《新唐书》有《旧唐书》这一“前车之鉴”,因此对史书的整齐简洁十分注意。如(哀帝本纪),《旧唐书》极为繁琐,《新唐书》便砍去三分之一。《新唐书》不仅没有一人两传的现象,就连一事分见数处、一文别见数卷的现象,也尽量做到以一处为主,互相参见。

再次,《新唐书》的编修者不仅对唐代近三百年的兴亡盛衰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改修《新唐书》的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北宋自真宗以来,冗兵冗员的问题日益严重,国势日益衰颓,宋祁、欧阳修都是力图改革这些弊病的支持者或参加者,因此,在《新唐书》中,他们十分注意对唐代的兴衰原因进行探索。因此,《新唐书》着重叙述了那些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针对各种制度的重大改革、演变专立了志。

然而,《新唐书》虽然改正了《旧唐书》的缺陷,但矫枉过正,又带来了新的缺陷。比如,他们用删减诰诏章疏、简炼文字的方法来浓缩史料,这样一来,产生了删削太过的弊病。《新唐书)为了增加史实记载,在一开始修纂的时候,就叫“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两件”,这固然是好事,但硬性摊派,必然导致为勉强凑数而拾取小说私记、滥竽充数的现象。

《新唐书》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欧阳修、宋祁两人,一个“专以褒贬笔削自任”,一个“独以文笔词采为先”,特别是宋祁,不仅喜欢古文,反对骊偶,还特别喜欢删改旧文,换用生僻字眼,他说他修《唐书》,没找到唐代一篇诏令可以修入史内的,因为唐人诏令全是骈文。他用这种偏见去修史,惹出了很多毛病。《灿武后传》的“耘夫菟子”、《窦威传》的“可胜咤哉”等,这些生造的词眼,只会使史文晦涩难通,令人感到诘屈聱牙,没有兴趣。

总而言之,新旧《唐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看唐代历史,不能只看其中一部而不看另一部。

(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新旧唐书之比较》)

材料二:

“史才三长”是刘知几关于史家修养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才、学、识三长缺一不可。“才”是组织史料和表达的能力,包括对文献的驾驭能力,对史书体裁、体例运用的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学”是指读书搜集史料的学问,渊博的学识;“识”是见解,对史事的见解、鉴别判断能力,尤其强调“好是正直,善恶必书”。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史通》前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旧唐书》于五代时修纂,在此之前,官方和民间已有不同体裁的粗具规模的记载唐代历史的史书。

B.《旧唐书》穆宗以下诸帝的本纪中不见宦官拥立的记载,是修史者历史见解肤浅、工作草率的表现。

C.《新唐书》修纂时增补了不少新发现的散失史料,与《旧唐书》相比,在历史研究中更具史料价值。

D.《新唐书》的文字晦涩难通、诘屈聱牙,带有明显的修纂者的个人风格,这影响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镇置废、兵制演变、考选制度都是唐代历史上的重大现象,应该为它们单独撰立志、表来详细记载论述。

B.欧阳修、宋祁等删去《旧事书·衰帝太纪》三分之一,说明他们与钱大昕一样,都很注意史传叙事的繁简。

C.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十分注意探索历代兴衰的原因,由此可见,他也是力图改革的支持者或参加者。

D.宋祁修《唐书》时喜欢删改旧文,换用生僻字眼,认为唐代无一篇诏令可入史,这是受他文学喜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下列四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史才三长”的某个方面,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史记》被誉为“无韵之离骚”。②欧阳修为“伶官”立传。

③《春秋》记二百四十余年历史不足二万字,《左传》补其记事之不完备。

④齐太史记录“崔杼弑庄公”,崔杆杀之。太史的弟弟仍然记录“崔杼弑庄公”。

A.①史才②史才③史学④史识B.①史学②史才③史识④史学

C.①史才②史识③史学④史识D.①史学②史才③史识④史才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你认为,除了微博作者橙子在《史通》前言中提出的“史才三长”之外,一部优秀史书的成书还与什么有关?请结合材料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冯老兰

梁斌

冯家大院,是在明朝时代用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窗糟朽了,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了,墙山很厚,门窗很笨,青砖地面、墙面上长出一片片青色的霉苔。一进院,就会闻到腐木和青苔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了,他成天价钻在大瓦房里,晴天白日点起油灯,写账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他不写账,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桌子上发呆。

三十年的时光,也在冯老兰身上留下显著的标记:他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肩膀已经弓了起来,花白了头发,也花白了胡子。脸上瘦得凹下去,两只眼睛却还很有精神。

他提起长烟袋,把烟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来。经过三层大院,走到场院里。在往日里,他一走到场院,就会感到骄傲:锁井镇上,只有冯家大院配住这样的高房大屋。屋舍虽然老朽,样式毕竟与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

场院里有喂十几条牛的牛棚,有喂十几只猪的猪圈,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繁密得象伞盖一样遮住太阳。他走过牛车、井台、土堆、粪堆,到了黄土围墙下,站在绿树荫里。往日里他就爱站在这儿,回忆胜利的往事……。

当他的两只老眼掠过广阔的柳林,掠过苇塘,掠过池塘上的清水波纹,看见对岸坡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严志和,那个新拿败的对手,并不放在他的眼里;当他看到另外一个象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复燃了……”想着,又撅起他的长胡子。自言自语:“唔!一只虎没杀绝,三只虎回来了!”登时,他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一时急躁,气喘起来,胸膛急骤地起伏,那颗心几乎要跳出来,怎么也装不到肚子里,头脑晕眩起来。他提起大烟袋慢慢走回来。走到大门口,门角上那对石狮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他耽了一刻。又走过三层宅院,走上高台砖阶,走回他的黑屋子,唉声叹气地坐在大木椅上。这时他的二儿子冯贵堂走进来。

冯贵堂高高身材,穿着袍子马褂,白光脸蛋,满脑袋油亮的长发。他上过大学法科,在军队上当过军法官。上司倒了台,他才跑回家来,帮助老爹管理村政,帮助弟兄们过日子。这几天他正有一件心事,看见他的老爹唉声叹气,他问:

“爹!又有什么不舒心的事情,惹得你老人家烦恼?”

冯老兰说:“提起来话长呀!就是跟东锁井朱老巩家那件事情。我费了多少年的筹谋,费了多少心血,才把大钢钟砸碎,把四十八亩官地抠在咱的手心里。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推断,有那座钢钟照着,咱冯家大院要家败人亡。如今咱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升发起来,继承祖宗的事业,成了方圆百里以内的大财主。”

冯贵堂说:“这就好了,朱老巩死了,他儿子也没了音讯,该你老人家高枕无忧了!”

冯老兰憋住口气,摇摇头说:“不,朱虎子昨儿又回到锁井镇上,还带回两个大小子,我估计他不会跟咱善罢甘休!”

冯贵堂噘起嘴来,闷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倒背起手考虑了老半天,才说:“我早就跟爹说过,对于受苦的,对于种田人,要叫他们吃饱穿暖,要不的话,谁给你种田,谁给你付苦?在乡村里,以少树敌为佳。象朱虎子一样,树起一个敌人,几辈子不得安宁呀!”

冯老兰听到这里,把黄脸往下一拉,拍着桌子说:“你花的那洋钱,摞起来比你还高,白念了会子书,白在外头混了会子洋事儿。又不想抓权,又讲“民主’,又想升发,又不想得罪人。怎么才能不树立敌人?你说说!在过去,你老是说孙中山鼓吹革命好,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无宁日!清朝手里是封了粮自在王,如今天天打仗,月月拿公款,成什么世界?还鼓吹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闺女小子在一块念书。我听了你的话,把大庙拆了盖上学堂。如今挨全村的骂……”

冯老兰这么一说,象揭着冯贵堂头上的疮疙疤。他不等老爹说完,抢上一句说:“这就是因为村里没有‘民主’的过,要从改良村政下手。村里要是有了议事会,凡事经过‘民主’商量,就没有这种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该开放‘民主’。再说,你又上了年纪,又是村政又是家政,你一个人揽着,怎么管得过来?怎么不落人的埋怨?就说那铜钟吧,本来是四十八村的,你不通过村议会讨论,一个人做主卖了。把好事办成坏事,惹出一场人命案,使你老人家一辈子不舒心,多么不上算”又说:“听我的话吧,少收一点租,少要一点利息,叫受苦人过得去,日子就过得安稳了。这就是说,要行‘人道’,多施小惠,世界就太平了……”

冯贵堂不知跟老头子说了多少遍,冯老兰总是没有回心转意。冯老兰看冯贵堂还是不注意朱老忠还乡的事情,垂下脖子不高兴。

(节选自《红旗谱》,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展现了在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革命运的历史背景下,锁井镇上朱、颜两家同冯家的激烈矛盾斗争。

B.小说的开篇写冯家大院的飞檐墙山、青砖霉台,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风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C.冯老兰“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的情节,体现了他对当年没有斩草除根的悔恨,以及对朱家后人的忌惮。

D.阴阳先生说大铜钟对冯家不利,冯老兰便费尽心血将其砸掉,后来家族的兴发让他坚信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冯老兰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精明、贪婪、顽固自私的性格特点。

B.小说描写门角上那对石狮子眦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的神态,彰显了冯家在锁井镇的显赫地位,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C.小说在情节发展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最后才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引人入胜。

D.小说的情节设置平地波澜,静水流深,通过父子之间平常的谈话,让现实和回忆相互交织,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革主题。

8.小说呈现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而高宗犹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师入寇;会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师,遣使赴吊,书称姓名顿首。帝答之益骄,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主辱臣死,再拜请罪。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于是杨素、贺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仲方上书曰:“今唯须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度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彼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隋主以仲方为基州刺史。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杨素在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乘、舴艋各有等差。晋州刺史皇甫续将之官,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将出师,臣愿展丝发之效!”隋主劳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

B.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

C.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

D.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承受禅让的帝位,指的是因为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殂,人死亡,与“崩”的适用范围相同,在古代指帝王、王后或太后的死亡。

C.解甲,脱下战衣,既指军事行动中停下来休息,也指投降,文中指的是前者。

D.稽首,头触碰在地且停留一会儿,是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之中最隆重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主对陈国采取示好的外交方式,抓获对方间谍后,赠送衣服、马匹予以遣返;在给陈后主的信函中,尊称对方的姓名并行顿首之礼。

B.陈后主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给隋主的书信末尾,号称自己治下的陈国为“此宇宙”,自夸清泰,语气骄矜,这使隋国君臣上下不悦。

C.崔仲方为平定陈国积极献策,提出应在武昌以下秘密部署,在益、信等地建造舟船,做好水战的准备,并制定了详细灵活的作战策略。

D.隋主以拯救邻国百姓为名决定出兵,命人把削下的碎木片投进江里示警,希望陈后主能改过自新、善待百姓,隋主也就不会苛求其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

(2)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

14.文中隋主用了怎样的计策使陈国困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鹅湖寺和陆子寿

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句直言对陆子寿人品风度的称赞,自然引出了下文诗人对他的牵挂之情。

B.颔联写诗人为排解思念,时而扶藜杖出谷,时而乘竹轿远行,却终是徒劳。

C.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

D.诗人强调论学若讨论到得意忘言的境界,精神就同古人贯通,没有区别了。

16.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学术精神和为人品格,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我”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洁身自好。

(2)《出师表》中,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诸葛亮规劝刘禅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致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面勾画出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出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唐五代,词作开始从青楼楚馆走出来,到宋代已经。以北宋词作家柳永的《八声甘州》和《定风波》为例,前者“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后者“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则体现了民间女子的生活追求与内心情事。由此我们看到宋代词作家“ ”与“ ”并存的审美风尚。

唐代的李白与宋代的苏轼,都是一流的文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歌咏庐山的名作。两相比对,我们会感觉到,二者诗作风格与追求的不同,正像钱钟书先生所说,( )。

公众号重庆一诊这样写道“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题材。”以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例,她生活在两宋之交,生活从安逸到颠沛流离,对当时的社会状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凡慷慨悲怆的心绪,往往用诗表现;而幽约委婉的情调,则会用词来 。她的诗《乌江》与词《声声慢》,内容主题不同,体裁选择也就不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蔚为大观 清雅 俚俗 阐发B.方兴未艾 高雅 俚俗 阐述

C.蔚为大观 高雅 鄙俗 阐发D.方兴未艾 清雅 鄙俗 阐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山川气象、风情神韵是唐人所注重的,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则为宋人所追求。

B.宋人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唐人则注重山川气象、丰神情韵。

C.人文意象筋骨思理是宋人所追求的,山川气象、丰神情韵则为唐人所注重。

D.唐人注重山川气象、丰神情韵,宋人则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人通常认为,诗适合表达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题材。

B.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C.宋人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D.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情感,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病毒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萨特尔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

大多数病毒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患病。近年来,② ,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本世纪初的非典和中西非的埃博拉。但是,也有良性病毒。微博橙子辅导说:“实际上,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甚至可以说,③ 它们会感染其他原本对我们有害的生物。另一个好处是:病毒大大加速了海藻对碳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净化我们吸入的空气。它们还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应用。除了用减毒的病毒做疫苗,一个名为病毒学的新兴治疗领域正在研发治疗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新方法。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如果一、二两段文字是对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请分别拟写记者的提问,每问不超过15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鸿星尔克企业在河南暴雨的募捐中慷慨解囊,在自身不景气的情况下捐赠5000万巨资,这一举动引起全国网友的一致赞誉,人们纷纷抢购店内商品,希望能用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鸿星尔克销量狂增52倍,直播间销售额突破亿元。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以此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B

2.C

3.C

4.①首先提出问题“新、旧《唐书》优劣如何?”,②然后分别论述了二者的优缺点,③最后总结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④并提出了看唐代历史的建议。

5.稳定的时局,认真的态度,充裕的时间,不矜夸的品质(尊重史实的态度)。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粗具规模的国史、实录”都是官方整理,民间野史笔记不一定粗具规模。

C.“更具史料价值”于文无据,《新唐书》有“删削太过”“滥竽充数”的问题,史料价值无从比较。

D.“《新唐书》的文字晦涩难通、诘屈聱牙”错,原文“这些生造的词眼,只会使史文晦涩难通,令人感到诘屈聱牙,没有兴趣”,可见《新唐书》并非所有文字都晦涩难通、诘屈聱牙。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由此可见,他也是力图改革的支持者或参加者”因果颠倒。由原文“宋祁、欧阳修都是力图改革这些弊病的支持者或参加者,因此,在《新唐书》中,他们十分注意对唐代的兴衰原因进行探索”可知。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突出的是“文字表述能力”,属才。

②表现了“对史事的见解”,属识。

③表明了“搜集史料的学问,渊博的学识”,属学。

④体现的是“善恶必书”,属识。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八段。第一段为第一层,“这就是《旧唐书》和《新唐书》。从今天看来,它们之间优劣如何呢?”首先提出问题“新、旧《唐书》优劣如何?”

第二段至第七段为第二层,分别论述了二者的优缺点。

第二段“《旧唐书》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指出《旧唐书》的价值,“《旧唐书》的编纂工作做得很草率,加上成书过快,因而留下了不少毛病”“其一……其二……其三……”再指出《旧唐书》的缺点。

第三、四、五段,“首先……其次……再次……”先分析《新唐书》的优点;

第六、七段,“然而,《新唐书》虽然改正了《旧唐书》的缺陷,但矫枉过正,又带来了新的缺陷”“《新唐书》还有一个毛病”又指出《新唐书》的缺陷。

第八段为第三层,“总而言之,新旧《唐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看唐代历史,不能只看其中一部而不看另一部”总结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并提出了看唐代历史的建议。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由于宋代政局稳定,各种逸书佚史不断被发现,所以,给重修《唐书》提供了不少新的史料”可知,要有稳定的时局;

结合“《旧唐书》的编纂工作做得很草率,加上成书过快,因而留下了不少毛病”可知,要态度认真,不能追求速度;

结合“他们用删减诰诏章疏、简炼文字的方法来浓缩史料,这样一来,产生了删削太过的弊病”“特别是宋祁,不仅喜欢古文,反对骊偶……他用这种偏见去修史,惹出了很多毛病”可知,要尊重史实,不带偏见。

6.B

7.C

8.①父子之间新旧观念的矛盾,父亲的封建保守思想和儿子的改良思想产生的冲突;②冯家和朱、严两家不可调和的阶级利益矛盾,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9.①形象生动,例如用“一只虎”到“三只虎”的变化表达自己对“敌人”的看法;②地方特色,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如“白念了会子书”“混了会子洋事儿”等;③使用谚语、俗语,形象通俗,比如“纳了粮自在王”等。④文言和口语混杂,新词和旧论共存,体现了变革时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错,这段老旧厚重的环境是为了烘托住在这里的人物冯老兰的落后与顽固,不是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最后才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错,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前文“看见对岸坡上站着两个人”的时候就表明了。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冯贵堂“我早就跟爹说过,对于受苦的,对于种田人……象朱虎子一样,树起一个敌人,几辈子不得安宁呀”“村里要是有了议事会,凡事经过‘民主’商量,就没有这种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该开放‘民主’”与冯老兰“又不想抓权,又讲‘民主’,又想升发,又不想得罪人……还鼓吹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闺女小子在一块念书。我听了你的话,把大庙拆了盖上学堂。如今挨全村的骂……”的对话可知,冯老兰思想封建保守,冯贵堂有改良思想,小说呈现了父子之间新旧观念的矛盾。

结合“当他看到另外一个象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复燃了……’”“就是跟东锁井朱老巩家那件事情。我费了多少年的筹谋,费了多少心血……”“朱虎子昨儿又回到锁井镇上,还带回两个大小子,我估计他不会跟咱善罢甘休”可知,冯老兰所代表的地主阶级与朱老巩所代表的农民之间有着深刻的阶级矛盾。

9.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肩膀已经弓了起来”“吊起眼珠”“当他的两只老眼掠过……掠过……掠过……”“枝叶繁密得象伞盖一样遮住太阳”“一只虎没杀绝,三只虎回来了”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善于运用动词,运用比喻等修辞,使语言形象生动;

“成天价”“念了会子书,白在外头混了会子洋事儿”“又想升发”这些语言方言味浓厚,带有典型的地域特色;

“清朝手里是封了粮自在王”使用俗语,通俗易懂;

“抠在咱的手心里”“昨儿”“还带回两个大小子”“要不的话”这是典型的口语用词,“剪草除根”“死灰复燃”“他耽了一刻”“要行‘人道’,多施小惠”这些语言带有文言书面语色彩,这样文白相杂,体现了语言的时代特征。

10.D

11.B

12.A

13.(1)我们征集少量军队,声言要袭击江南,他们必定屯兵守御,这样足够使他们耽误农时。

(2)有人建议应该秘密准备这件事,隋主说:“我将要公开地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

14.袭扰战术来削弱陈国。①每当陈境收获之时,隋军总在边境集合军队,陈国于是做好战斗准备,然而隋军又解散,如此反复迷惑陈军,使他们疲于应对,南方的农时也被耽搁。②利用江南房子多用茅竹搭建容易起火的弱点,隋军不断趁风季派人潜入陈境纵火,使陈国财力物力受损。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陈国断定我们只在上游部署有重兵,因而命令精锐部队赶赴上游增援,我们在下游的将帅即可率军乘机横渡长江;如果陈国把精锐部队都部署在下游守卫,我们的上游诸军即可顺流而下,鼓行向前。

“上流”作状语,“有军”是谓语动词,状中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C;“择”与“便”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打开,排除B。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殂”,泛指人死亡,与“崩”的适用范围不相同。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尊称对方的姓名”错,“书称姓名顿首”在给陈后主的信中有“杨坚顿首”之语,是称自己的姓名“杨坚”。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微”,少;“掩袭”,袭击;“废”,耽误。

(2)“密之”,秘密准备;“显”公开地;“诛”,讨伐;“何密之有”,宾语前置,“之”是提宾助词,有什么可保密的呢。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隋文帝向高颍询问平定陈国的策略,隋文帝采纳了高颍的计谋,陈国开始感到疲惫不堪。

结合高颍的回答“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可知,每当陈境收获之时,隋军总在边境集合军队,陈国于是做好战斗准备,然而隋军又解散,如此反复迷惑陈军,使他们疲于应对,南方的农时也被耽搁;

结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可知,利用江南房子多用茅竹搭建容易起火的弱点,隋军不断趁风季派人潜入陈境纵火,使陈国财力物力受损。

由此可知,隋主用了高颍的计谋,采用袭扰战术来削弱陈国。

参考译文:

起初,隋文帝受禅即位以来,与陈国十分友好,每次抓获陈国的间谍,都赠送衣服、马匹,客气地予以遣返,然而陈宣帝还是不断地让军队侵扰边境。所以在太建末年,隋国军队对陈国发动了一次进攻;适逢陈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师退军,又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给陈后主的信中有“杨坚顿首”之语。陈后主的回信却越发狂妄自大,信末说:“想你统治的区域内安好,我这里天下清平。”隋文帝看了回信很不高兴,并把它展示给朝臣,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臣下应当受死,再一次跪拜叩头请罪。隋文帝向高颍询问平定陈的策略,高颍回答说:“长江以北地区天气寒冷,田里庄稼的收获要晩一些;而江南地区水田里庄稼要成熟得早一些。估计在对方的收获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声言要袭击江南,他们必定屯兵守御,这样足够使他们耽误农时。等到对方聚集了军队,我们便可以解甲散兵。如此反复,他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我们再调集大军准备进攻,他们必然不会相信。这样,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我们的大军已经渡过了长江;我军渡江登岸与敌军作战,士气就会大增。再说江南水浅土薄,房舍多用茅竹搭成,所有的储积都不是藏在地窖里。如果我们暗中派人借风纵火,焚烧他们的储积,等他们重修后,再去焚烧。这样不超出几年,对方必定力竭财尽。”隋文帝采纳了高颍的计谋,陈国开始感到疲惫不堪。于是上柱国杨素、吴州总管贺若弼以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都争着进献平定陈国的策略。崔仲方上书说:“如今必须自武昌以下,在薪、和、滁、方、吴、海等州增加精兵,秘密进行部署、筹划;在益、信、襄、荆、基、郢等州,立刻建造舟船,同时尽量壮大声势,作好水战的准备。蜀、汉二江在长江的上流,是水陆要地,势所必争。陈国虽然在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等地置备了船只,但最终还是要聚集大军于汉口、峡口,通过水战来与我们决战。如果陈国断定我们只在上游部署有重兵,因而命令精锐部队赶赴上游增援,我们在下游的将帅即可率军乘机横渡长江;如果陈国把精锐部队都部署在下游守卫,我们的上游诸军即可顺流而下,鼓行向前。陈国虽然有九江、五湖之险可资凭恃,但没有德行就难以固守;仅有精锐骁勇的三吴、百越的士兵,没有恩义也就无法自立于当世。”于是隋文帝任命崔仲方为基州刺史。等到陈国接受后梁萧岩等人投降,隋文帝更加愤怒,对高说:“我作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因为有长江一条衣带宽的水而不去拯救他们呢!”于是命令大造战船。有人建议应该秘密准备进攻,隋文帝说:“我将要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并让造船者把砍削下的碎木片投进江里,说:“如果陈后主害怕,改过自新,我还能再要求什么呢!”杨素在永安,建造大船,名曰“五牙”。在上面建起五层楼,高一百多尺;左右前后设置六拍竿,也高五十尺,容纳八百名战士;另外一艘船叫“黄龙”,放置一百兵士。自余平乘、舴艋等船大小各有不同。隋国晋州刺史皇甫续将要赴任,在向隋文帝辞行时叩头行礼上言平定陈朝有三条理由。隋文帝问具体情况,皇甫续回答说:“第一是以大国吞并小国;第二是以有道讨伐无道;第三是陈朝接纳叛臣萧岩等人,我们师出有名。陛下如果命将出师,我愿意效微薄之力。”隋文帝对他加以慰劳,然后让他赴晋州上任。

15.B

16.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谦逊大度的胸怀(对不同观点持有者的尊重),待人真诚的品格。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写诗人……时而乘竹轿远行”错,“又枉篮舆度远岑”意思是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坐竹轿来的是陆子寿。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思想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它们是自己素所钦服的,此时别离三年,更是常常挂念在心。以陆子寿的“德义”可见诗人谦逊大度的胸怀;言己之“关心”表现待人真诚的品格,待朋友情谊真切。这是诗人的为人品格。

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意思是,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体现了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对鹅湖之会上学术之争的看法,学问上相互“商量”,体现了诗人对不同观点持有者的尊重。这是诗人的学术精神。

17.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糅、唯、昭、菲薄、燕脂。

18.A

19.D

20.C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蔚为大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方”与前“已经”矛盾,故选“蔚为大观”。

清雅与高雅:一个侧重清新,一个侧重高超,高尚。语境说的是审美风格,应选“清雅”。

俚俗:带有世俗、民间的意味。鄙俗:更强调庸俗、粗鄙之意。语境说的是审美风格,与“清雅”对应,强调民间通俗性,应选“俚俗”。

阐发:阐述并发挥,有使幽深不明的情理彰显之意。阐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语境是说用词来表现情调,应选“阐发”。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D.根据前文举例,应该先唐后宋,排除BC;

前句说“二者……追求不同”,主语是人,所以排除A。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介词淹没主语,改为“宋人通常认为……”;

“表达……题材”动宾搭配不当,“妩媚细腻的题材”定中搭配不当,应改为“表达……情感”。

修改最恰当的是C项。

故选C。

21.(1)病毒很小(2)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3)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

22.(1)病毒有多大?(2)病毒都有害吗?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可知,此处用一个假设句,与成年人身高形成对照,强调病毒极小,应填“病毒很小”;

第二空,前面有“它们让我们患病”,后面有“比如……”列举了大量疫情,可见,此处应填“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

第三空,前面有“也有良性病毒”“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后面有“另一个好处”,可见,此处说的是病毒也有好处,应填“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分析第一段,第一句“病毒很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具有概括性,后面“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形象地阐释了对“病毒很小”的认识。由此,可知,第一段主要阐述的观点是“病毒很小”。作为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可以推知记者的提问应该是“病毒有多大?”

分析第二段,“但是”前说的是“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但是”后,语意重点有了变化,“也有良性病毒”“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强调的是“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可见第二段主要说的是病毒对人类有无害处。作为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可以推知记者的提问应该是“病毒都有害吗?”

23.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首先要明确“对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指什么?

所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列举现象,即人们纷纷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用实际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第二部分是列举了这一现象引起的两种不同的呼声,“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知,“对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是指“人们纷纷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用实际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的行为。

鸿星尔克的这波热度足以证明:消费者对鸿星尔克的支持,本质上都来源于对家与国的大爱。抱着这样的心态,无数网友“投桃报李”,希望能用自己抢购的订单为良心企业“回血”。在事关家国的问题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义商赔本,这是很多人的朴素感情,也是所谓“野蛮消费”背后的行为逻辑。

同时,肯定一家企业的善举,也要采取理性的方式,将力量汇集到最需要的地方。“野蛮消费”的初衷是好的,但也确实造成了一系列乱象,甚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社会大众还是需要对良心企业予以支持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跟风盲从、“野蛮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心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养这片土地。

材料中两类人的观点是参考说法,考生可以肯定其一,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要言之成理。

此外,考生要特别注意“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的具体要求,注意呼吁书的正确格式。

【立意】

1.别让善意带有破坏性;

2.对民族企业要支持有道;

3.理性消费,避免盲从。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