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南通海门市天补中学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级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进入网络时代后,青年文化主要的建构、展演空间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上,青年网络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同义词。虚拟空间给了青年文化更为广阔的生长天地,年轻人在此依托技术优势,打造出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和价值观。但社会主文化仍需对之加以引导,才能保证其健康正向发展。

在前网络时代,青年主要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垂直正向的知识观念教育。然而当他们得以在网络中自由冲浪后,就从各种不同的知识源头获取其他文化理念,再通过彼此的横向交流将之推广。所谓文化疏离,是指青年网络文化从符号、风格乃至观念层面与主文化背离的一面;同时对另类文化理念表现出喜爱和认同,甚至乐于花钱消费,“疏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

在符号风格层面,网络词语并非只有《咬文嚼字》杂志收录的“囧”“吃瓜群众”“打call”等。而在观念层面,网络小说创作中颇为流行“架空历史”,即将历史背景架空,这是大部分写手无力精细还原历史的无奈之举,作品因此被认为“在场景、服装、化妆上都与真实的历史情况相去甚远……将各种不符合历史逻辑的、任意编排的故事,拼贴成为一连串无意义的情节”。然而,批评之声没能阻止一些“架空历史”小说成为很火的IP,这方面的代表作甚至被改编成连续剧且收获超高收视率。

这就是一个信号:“架空历史”作品提倡“历史不妨戏说”,而随着青年的不断追捧以及商业资本的扶植推广,这种风格可能进化为一种极具“疏离”气息的价值观。

在笔者看来,在充分认知与理解青年文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其中优质正向内容为己所用,同时完善法律监管并确立技术优势,才可能对朝向反文化、负文化发展的网络文化进行有效治理。

  时代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文化形式的内涵发生改变,游戏就是一个例子。当代青年喜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原因之一是此类游戏的功能已从单纯消磨时间扩展为“社交手段”。“组队开黑”“服饰更换”等技术导致青年难以拒绝同龄人邀请而“入坑”,同时围绕游戏还发展出道具交易、手办文创、同人小说、线下交友等形式的附属活动。游戏对不少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因此试图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简单使用禁止、惩罚等手段。

  在认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青年感兴趣的亚文化形式来传达主文化理念并实施价值观引导。例如共青团中央于2017年1月在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开设了频道,自称“团团”并以动漫等二次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内容的做派,让B站会员大为惊喜并集体送上关注和支持。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抖音App,今年也先后迎来了新华社、教育部等机构的入驻。很多官方机构敏锐发现,随着光纤宽带的普及,青年已经更喜欢以视频而非凝固不动的图文来表达自己。

主文化在任何时期都有必要对青年亚文化保持足够强力的关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细化,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压缩违法空间,借助AI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相信能在未来为青年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也有利于自身与青年亚文化开展持续沟通并相互促进。

材料二:

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少年群体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基于漫画、动画、游戏等虚拟世界所形成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看似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之间融合的步伐却正在加快,二次元的面目正焕然一新,并在与主流社会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关系形态。

非抵抗式的文化扩编——二次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合。新媒体环境下生长出的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关系,与传统亚文化研究的模式有所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反叛与抵抗意义削减,彰显个性与创作潜力的特质勃发,“潜移默化”地扩编主流文化并与之融合……例如,虚拟偶像洛天依演唱的“中国制造日”的主题曲《天行健》,采用古风形式的表达,将“工匠精神”与中国历史结合,扩大了“中国制造日”的知晓度。

二次元文化也积极拥抱爱国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贴合的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量达千万。它以一只兔子为主角,诠释了中国近现代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动漫拟人化的角色设定和口语化台词让人易于接受,访谈发现,关注这部动漫的粉丝,不仅获得历史知识,而且获得了民族自豪感。

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止于观看层面,更扩展到创作层面。二次元用户创作的优秀古风歌曲、国风舞蹈视频在社区颇受欢迎,动辄获得上百万的浏览量。“古风”歌舞强调对历史的再现与传承,歌词注重措辞韵脚、典故搭配,舞蹈要求步伐姿态、合乐美感等要素,表演者自身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许多古风爱好者同样也对汉服着迷,传统文化在社群传播中的关联与扩散效应显著。可以说,兴趣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溯源和学习,为青少年带来了更直接、实用的文化体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前网络时代,青年主要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垂直正向的知识观念教育;进入网络时代后,青年可从各种不同的知识源头获取其他文化理念并通过彼此的横向交流将其推广。

B.批评之声没能阻止一些“架空”历史小说成为很火的IP,是因为作者将各种不符合历史逻辑、任意编排的故事,拼贴成为一连串无意义的情节。

C.当代青年喜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主要原因是此类游戏的功能已从单纯消磨时间扩展为“社交手段”。

D.社会可以通过青年感兴趣的亚文化形式来传达主文化理念并实施价值观引导。比如抖音App,今年也先后入驻到新华社、教育部等机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戏对部分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因此试图减少题目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简单实用禁止、惩罚等手段,而是要加以正确引导。

B.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看似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之间融合的步伐却正在加快,二次元的面目正焕然一新,材料二的作者对此充满信心。

C.洛天依演唱的《天行健》,采用古风形式,将“工匠精神”与中国历史结合,扩大了“中国制造日”的知晓度,这充分说明了二次元与主流意识形态可以融合。

D.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扩展到了创作层面,比如,“古风”歌舞强调对历史的再现与传承,表演者自身只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能更好的进行二次创作。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锯调查,16.3%的青年对羡慕网络黑客的观点持赞成态度,30.4%的青年对此未明确表态或者回避。

B.新冠疫情初期,“饭圈女孩”自发组织救援队,火神山建设过程被24小时直播,带火了“送灰宗”“焊武帝”等戏谑命名。

C.花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收集传播明星信息,多手机短信等媒介消费,随意拍摄抖音视频上传互联网。

D.“蓝廋香菇”源于广西小哥与女友分手后不标准的普通话“难受想哭”,因围观、跟帖和网红的参与而走红一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青年亚文化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                    ▲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                    ▲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 曼

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到海洋。

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去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小伙伴大声呼喊:“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七嘴八舌:“留下来吧,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那里只有孤独和苍凉。”

那颗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然说:“我累了,我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是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大,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行走,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那颗想看遍世界上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棵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在阳光下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那棵树,长出海的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地方,风看过大海,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乌,迁徙的乌,飞走的鸟,死去的乌。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的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的故事。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滑力,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白头鸟发出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未来的远方,这些都是时光中的远方。”

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文本二:

寓言通过故事来讲明道理,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大都是虚拟故事。它具有讽喻性,有劝诫和说教的性质。一般来说,它的主题是单一的,即说明一个道理。传统寓言一般以动物为主角,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说到寓言小说,则首先是小说,小说有小说的特点,小说不会干巴巴讲一个故事,小说的里面充满细节,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小说要有丰满的形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刻画形象,并不像寓言里面的形象,仅仅是个符号而已。寓言小说其实借用寓言的一个形式,在寓言小说里寓言仅是一个外壳。寓言表达的意义是单一的,而小说必须是多义的。小说也不打算讲一个什么道理,对生活的揭示也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不去作判断。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上,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持梦想的形象。

B.文中画线句子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树在风中不同的情态,并与“主人公”的梦想紧密联系,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

C.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是一处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主人公”正是受到白头鸟的启发,明白了存在的价值,变得坦然而欣慰。

D.这篇小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借一棵有梦想的树的成长历程来阐明人生的哲理,形象生动饱满,说理直白清晰,语言朴实自然。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通过叙述一颗种子追求梦想的故事告诫世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只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的一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B.伊索寓言《农夫和蛇》,如果写成寓言小说,可以描写农夫怎样救蛇,一举一动,一些细节,以及它的心理活动,还有周围的环境等。

C.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寓言小说,他描写一个人变成甲虫以后的种种情景。读者在阅读中就是为了感受体味那种情景,弄懂小说道理。

D.寓言说理明确,说教意味浓厚,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较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些缺乏令人咀嚼的余韵,有些让人回味不足。

8.“寓言”与“寓言小说”是有区别的。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两者的区别。(6分)

                  ▲                    ▲                       

9.请简要分析“一棵有梦想的树”在追求、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心理变化。(6分)

                  ▲                    ▲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其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转吏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一》)

 

 

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①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比:比较

登高而招                            高:高度

B.①言无所忌                          鲠:耿直

约从离衡                            离:远离

C.①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刻:苛刻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绳:用草绳系

D.①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恤:怜悯

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是古代科

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功名。
B.德宗、穆宗,是皇帝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

号,唐代以前,对皇帝多称谥号,唐代以后则多称庙号。
C.吏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官员的任免与考核、科举考试、学校等,正

副长官分别称为吏部尚书、吏部侍郎。
D.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相传由

孔子整理,也称“六艺”,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便

指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韩愈年少生活坎坷。他自小失去父亲,依靠兄嫂生活,兄长去世后,由嫂

子抚养教育他。
B.韩愈犯言诤谏,遭到贬谪。他上疏极力陈说宫市的弊端,惹怒德宗,被贬

阳山令。
C.韩愈正气凛然,智勇兼备。镇州叛乱,他奉旨亲赴敌营,指责叛将王廷凑,

劝谕叛乱士兵,让王廷凑心有顾虑,他就趁机会合牛元翼一起突围出来。
D.韩愈文学成就卓著。他认为汉代以后的杰出作家很少,于是他钻研文章写

作的本源,取得了卓越的建树,成为一代文宗。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                       

三、现代诗歌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半棵树牛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

(节选自《牛汉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篇首扣题,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入读者的视野,并且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

B.“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秋山”,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

C.“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

D.第三节,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至半棵的原因,显示了旷野里雷电的危险性,给在旷野里辛苦劳作的人们提个醒。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半棵树”为题目,给读者的视觉造成一种残缺,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半棵树”?标题中预设了一个悬念。

B.“像一个人”,架通了“意”与“象”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外之意,体现了诗人的匠心。

C.“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词,以及“劈”这个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的表现了外在的恶势力的强横凶残。

D.第四节重在用抒情的手法来充实“半棵树”的形象内涵,第五节则是重在以议论的方式来升华半棵树的人格化魅力。

16.半棵树“侧着身子挺立着”,它为什么要“侧着身子”?(4分)

                  ▲                    ▲                       

17.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请结合全是加以赏析。(6分)

                  ▲                    ▲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     ,

       ▲       ”。

(2)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       ▲     ”。

(3)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

      ▲      ”两句在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回复。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

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论其题材则又千汇万状,             ,论其功能,则不出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状物六项。(          )。如果一位散文家长于处理前三项而拙于后三项,他未免欠缺感性,显得空乏。如果他老在后三项里打转,则他似乎欠缺知性,过分落实。散文与诗,是我的左右手,我曾戏称自己的散文是“左手的缪斯”。我开始写散文,比开始写诗虽然晚了三年,但是“左手的缪斯”比起“右手的缪斯”来,却成熟得较早。读者展开这本选集,我左手的掌纹纵横,就            了,浙江文风鼎盛,群彦汪洋,民初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单以散文而言,从周氏兄弟、夏丏尊、郁达夫、徐志摩、俞平伯、丰子恺、陆蠡,一直到柯灵和琦君,两浙的贡献说得上是独步文坛了。如果我们再追溯朱自清与梁实秋两家的祖籍,当可发现一为绍兴,一为杭县,则山阴道上,更是          。拙作能在这              之乡出版,实在是一大荣幸,也将是一大考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胜枚举   历历在目    应接不暇    地灵人杰

B.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应接不暇    山清水秀

C.不胜枚举   历历在目    目不暇接    地灵人杰

D.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目不暇接    山清水秀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B.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说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C.我不但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D.我不但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抽象但带主观,后三项具体但带客观

B.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抽象而带主观,后三项具体而带客观

C.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具体而带客观,后三项抽象而带主观

D.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具体但带客观,后三项抽象但带主观

六、微写作(5分)

22.颁奖词是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假如“通讯员”和“香雪”被《建党100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请你选择其一并撰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                    ▲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一天我们都在不断遇见。这些遇见,有的让你满心欢喜,有的让你悲伤不已;有的匆匆而过,不留半点痕迹;有的缓缓而来,却成为一生回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A(B.因果关系不成立。C.“主要原因”错误,原文是“原因之一”。D.主客倒置,应该是“新华社、教育部等机构入住抖音App”。)

2.D(混淆关系。材料二第4段表述为“表演者自身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二次创作”,即“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是“更好的进行二次创作”的必要条件,而选项将“才能”改为“就能”,前者成了后者的充分条件,故该项表述不当。A.相关信息见材料一第6段“游戏对不少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因此试图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简单实用禁止、惩罚等手段”。B.相关信息见材料二第1段“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看似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之间融合的步伐却正在加快,二次元的面目正焕然一新,并在与主流社会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关系形态。C.相关信息见材料二第2段。)

3.B(材料二的观点是“青年亚文化在‘破壁’中展现新图景“,即青年亚文化在自我否定中展现积极的景象。A、C、D三项说的是青年亚文化中边缘、搞怪搞笑、消极的表现。B项是青年亚文化中积极的内容,与材料二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合“”积极拥抱爱国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价值取向一致。)

4.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少年群体创造的一种以网络为主要活动空间,和主流文化存在疏离的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是青年亚文化的基本属性;”以网络为主要活动空间“”和主流文化存在疏离“是青年亚文化的本质特质。)

5.首先概述进入网络时代后青年亚文化的特点;接着分析说明网络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存在“疏离“倾向;最后提出解决这一”疏离“倾向的方法——社会主文化在理解基础上加以引导。(每点2分)(材料一共八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结构论述了青年亚文化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此分别加以概括整合即可。)

6.D(“说理直白清晰,语言质朴自然“分析不正确。结合文本内容”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不要像树一样,根植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它知道这个世界醉倒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等分析可知,应为”说理含蓄深刻,语言清新隽永“。)

7.B(A.“只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的一生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说法不正确。通过小说结尾可知,只要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换了,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同样精彩。C.”弄懂小说道理“说法不正确,文本二表述是”小说也不打算讲一个什么道理,对生活的揭示也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不去作判断“。D.”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较大“说法不正确,寓言情节简单,道理明确,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较小。)

8.寓言情节简单,寓言小说情节具体;寓言中的形象单薄,寓言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寓言一般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寓言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刻画形象;寓言道理明确、单一,寓言小说主题多义、含蓄。(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坚定了寻找蔚蓝大海的梦想的决心;(1分)当两批种子分别在中途停下来并劝它留下,当风消失时,它依然不忘初心你、坚持梦想;(1分)当中途因石头挡住去路,小雨使其扎根发芽,长成一棵树时,它悲伤难过,甚至抱怨;(2分)长成了一棵树可以收留小鸟并听他们讲故事的大树,受到白头鸟的启发,它不再寂寞悲伤,变得坦然而欣慰。(2分)

10.C

11.C

12.C

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2)不明白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遗漏了,

14.D(诗中的“雷电”象征着恶势力,并非实写;也无“给在旷野里辛苦劳作的人们提个醒”一说。可判断D项不正确。A.本诗一开篇就摆出了“半棵树”的形象,这就叫“篇首扣题”;既然写到了“半棵树”,它的生存环境就不能不说了。可判断A项正确。B.强调“真的”,那就是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是“半棵树”的生存环境,确实能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可判断B项正确。C.“半棵树”有了人的思维、人的动作,确实是“类人”;“侧着身子挺立着”就是一种倔强挺立的形象。可判断C项正确。)

15.D(“第四节重在用抒情的手法”分析有误,应是重在用描写的手法来充实“半棵树”的形象内涵。可判断D项不正确。A.“半棵树”是残缺的树,也会给读者的视觉带来一种残缺感;什么叫“半棵树”?为什么成了“半棵树”?诗题本身就含有悬念。可判断A项正确。B.本诗表面上是写“半棵树”,实际上是写侧身挺立的人,“半棵树”为“象”,侧身挺立的人为“意”,明确说“像一个人”,就是为了引领读者领悟本诗的意义。可判断B项正确。C.这是从语言角度鉴赏。“齐楂楂”是叠音词,可以引起声音的联想;“劈”字冲击力很强。这两个词都是为了表现恶势力对“半棵树”的摧残。可判断C项正确。)

16.因为它既要与风暴作顽强的抗争,又要讲究对抗风暴的策略,避开风暴的正面冲撞,不做无谓的牺牲。(解析:“侧着身子挺立着”是从半棵树的形象生发出来的。“挺立着”意味着顽强地抗争,“侧着身子”意味着抗争的策略选择。可以说,“侧着身子”是为了更好地“挺立着”。)

17.①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②写它所处的恶劣环境,写它被风暴雷电摧残而坚持抗争,写它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写它崇高而伟岸的精神风采;③本诗借“半棵树”的形象歌颂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歌颂着坚持秉守正道与自觉维护尊严的人们不屈的抗争精神与具有韧性的战斗传统。(解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主要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往往与象征联系在一起。赏析托物言志的手法,一要抓住“物”,二要抓住“志”。本诗的物就是“半棵树”,我们要结合全诗概括它的特点,再分析这些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志。)

18(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9. A(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根据前文“题材则又千汇万状”来看,第一空应用“不胜枚举”。历历在目:重于“展现在眼前”。历历可数:重于看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无“展现”的意思。结合语境看有“展现”的意思,第二空应用“历历在目”。应接不暇: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也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根据语境,第三空应用“应接不暇”。地灵人杰:山川秀丽,人物杰出。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从语境来看,此处强调山川和人物,第四空应用“地灵人杰”。故选A。)

20.B(根据语境可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可排除C、D。“不是”与“而是”领起的陈述对象不一致,“用力”一词必须有主语,表意才完整,可排除A。故选B。)

21.B(关照六项内容,前后三项分别对应“抽象”“具体”,可排除C、D。根据后文对分别长于前后三项的“散文家”的评价,可见“抽象”与“主观”,“具体”与“客观”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可排除A。故选B。)

22.示例: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关心战友,体贴群众,又充满生活情趣,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枪筒。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变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犹豫的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难。通讯员义无反顾扑向手榴弹的背影令我们感动,值得我们铭记。(要点:拟写颁奖词时,要写出人物感动我们的事迹,可以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简要概述,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人物。)

23.写作指导:

青春”这个话题是抽象的,写作时考生可以运用“聚焦”手法大题小做,以虚写实,将抽象的话题具体化。比如,可以从标题方面加以限制,去思考“居里夫人的青春”“马克思的青春”等具体内容。还可以通过拓展和延伸,将“青春”演绎成一些其他的具体话题。比如,“青春是播种理想的季节”“青春的歌唱”“青春,人生的创造时代”等。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