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乙卷地区2022年上学期高考语文期中模拟评估卷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全国乙卷地区2022年上学期高考语文期中模拟评估卷五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力行上,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上。

关于力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其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努力行事之仁与好学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种功夫。儒家尊奉“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主张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迂腐保守、不作为。细读《中庸》,其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等很多有关力行、重行的观点,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

那么,力行何以成为君子之仁德?首先,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难”。《尚书·说命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懂得道理很容易,难的是付诸行动,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正是由于做到很难,才更凸显力行者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其次,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的基本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的不懈追求。圣人之道就是要以上率下,真诚地展现自己的治世之德和经世之能,殚精竭虑地谋事成事,化育万物,感动他人。

到宋明时期,力行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北宋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将力行的人格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时期,陈亮的“事功”学说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尽管在知与行上各有侧重,但是在强调力行的重要性上却是一致的。陈亮主张“重实事”“讲实学”,致力于“济时、救国、经世、致用”。《朱子语类》记载朱熹的观点:“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扬弃了“知先行后”的思想,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的观点,认为知和行是一回事,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力行才是“致良知”的真功夫,良知之理要贯穿在具体行为和实际活动中。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知行观,虽然与“知易行难”的传统知行观表述相异,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孙中山先生希冀通过唤醒民众随其共图革命以实现中国之重生的政治抱负,依旧是力行、重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忠实实践。

力行早已沉淀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标志。它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开疆拓土的艰辛创业中,凝结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中,展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发展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寻求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反复强调力行、实干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正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儿,全国人民勤力同心、坚毅前行,必将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董冰《力行近乎仁》,《光明日报》2021年5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之“力行”,指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这是儒者修身的重要功夫。

B.“中庸”是儒家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主张不偏不倚,凡事不求突破,力求稳妥。

C.因为“行之惟艰”,“力行”才更能凸显力行者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D.力行根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已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中庸》的相关内容,论述了力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文章从中国传统思想、德与行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力行成为君子之仁德的原因。

C.文章通过分析“事功”学说、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论述了力行思想的发展。

D.文章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了力行思想的萌芽、发展、现实意义及其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倡导的“力行”是修身之道,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力行就是为群众办实事。

B.孔子认为拥有力行之仁,好学之智与知耻之勇,就可以实现儒家治人治天下的目的。

C.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摒弃了陈亮“讲实学”“知先行后”的思想,极具进步意义。

D.“力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坚持力行、凝心聚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张桂梅:不满意,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想要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的学校。

记者: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吧?

张桂梅:我们没提贫困两个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

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求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

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画外音)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2007年,《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首届共招收女生一百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这点是张桂梅始料未及的。

张桂梅:他们说,能够考上职大就行了,我说,要读职大,用不着这所高中。去山里家访,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我们这不收费。有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回来我对老师们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我们至少要让他们上二本。

(画外音)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十七名教师中就有九名提出辞职,学校工作近乎瘫痪,学生将被分流到其他高中。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

张桂梅:整理资料我才发现,剩下的八人中有六个党员,一下子我底气就来了,我把他们找来开会:如果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名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作为党员,我们不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丢掉!我说咱们重温入党誓词。没有钱,我们就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没宣誓完,我们全都哭了。

(画外音)从那之后,张桂梅以校为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张桂梅:我们要付出的远超过一般学校的老师。老师结婚,办完了婚礼,第二天就回来上课。我们的孩子开始刷题,人家说这个方式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呀,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名校,这切都值了。

记者:每天每夜都跟着这些孩子在一起,您没有自己的生活吗?

张桂梅:事实上也不是说自己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记者:那您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

张桂梅: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摘编自《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华坪女中目前取得的成绩,张桂梅并不满意,她希望孩子们能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她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

B.华坪女中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张桂梅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是一种隐私,应该给予保护,于是称学生们为大山里的女孩。

C.在学校工作近乎瘫痪之时,张桂梅召集愿意留下的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担当起党员责任,投身到华坪女中艰难的教育工作中。

D.张桂梅坚守教育岗位,整天忙于工作,这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生活,她把学生们以后能过上比她更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张桂梅学校取得的成绩引发对话,从筹建学校的缘由谈到了张桂梅人生价值观等问题,这将采访引向深入。

B.中央电视台这次对张桂梅的专访,让大家了解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以此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华坪女中之类的贫困学校捐款献爱心。

C.张桂梅在与记者的对谈中,重点介绍了办学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惧艰难、扶弱济困的精神品质。

D.在这篇电视专访稿中,有几处介绍张桂梅工作情况的画外音解说,这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被访者,也能使本专访稿的结构更为紧凑。

6.你从张桂梅的事迹当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从事业心与责任心两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缘分

张天翼

姥姥老到需要人陪伴照顾之后,就跟着母亲了。

有时提到那种轮流赡养老人的多子女家庭,母亲总说,那家人怎么舍得啊。

母亲的朋友,姓佟的一家,家主壮年谢世,所幸贤妇一鼓作气再而不衰三而不竭,做夫妻总共十几年,竟养下十个儿女,在这桩女人行当上,也算做出壮举。到晚年果然颇不寂寞,十个儿女平均分摊365日,老太太宛如游牧民族,逐温饱而居,由城南徙至城北,城北徙至城东。

据说十个儿女共有一恨,恨老娘当年没再生一对双胞胎,那样一户一个月,正好没得吵。游牧的日子过了几年,有几户就后悔,要退股,理由也都很惨痛,有的下岗了没工作,有的儿子要高考。

老太太不堪屈辱,自觉为儿女清除太平生活之障碍,仰药自杀。头一回救了过来,送在医院里,奈何她求死之心坚定,夜里偷偷拔掉针头,终于如愿以偿,去跟老伴团圆。

但若说不轮换,谁真能心平气和、不攀不比?都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娘又没格外多喂我一口奶,赡养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凭什么大哥、二姐、三妹就可以不管,偏要我受累?……就算闺女儿子心地纯孝,又难保姑爷儿媳也绝无二话。日子长了,难免气不平,不平则鸣,比如,你嫌我饭不好,那去你二儿子家吃吧。最后还是难免轮流赡养。

所以,独生子女制也许有种种弊病,但赡养老人是责无旁贷。政策要求父母们孤注一掷,儿女们必须无怨无尤。

母亲又说到“缘分”。说,我和你姥姥有缘分。

其实这缘分不是那缘分,不是非要在雨巷里逢着一个撑油纸伞的大闺女,或者谈拜占庭美术湖畔诗派谈得倾盖如故,才叫缘分。因为亲人不一定特别亲,混沌之中的游魂一点,赖母亲肚腹生发成形,又踏过母亲产道,挣扎落草,甫落地就多了一满屋子亲人,表的堂的,昆仲叔伯,想推也推不掉。投在马槽里还是投在磨坊里,自己做不得主,更不能事先专挑沉稳睿智的男子当爹,温柔醇厚的女子当娘,仁义能干的当兄弟姊妹。幼小时候,看爹娘兄妹都好,都顺眼,等长大了,自有了主意脾性,互相看着就没那么顺眼了。

只说周树人他家,母亲鲁瑞虽是乡妇,但颇能识文断字,三兄弟也个个做着大学问当着大教授。有的鼎鼎大名,有的鼎鼎中名,有的鼎鼎小名。但母亲并不了解儿子,单是硬要给大儿娶妇一举,就弄得老大和许氏朱氏一生悲剧。棠棣之间,亦颇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龃龉,终至星散各地,甚至写文章明讥暗讽,不恰之情,犹如冰炭,如此的“浓于水”,还不如旁人的“淡如水”。

可惜很多彼此间真有情意的人们,不肯吐露亲爱之意。相互淡淡地说话,从外表上绝看不出有多深感情。即使亲如母女,一个亲吻也会觉得别扭。

母亲是幺女,姥姥四十岁上才生了她。她特别希望娘能跟她亲昵些,娘却总不许她偎上来亲昵,在她有记忆之后就再没抱过她。幼儿都留恋母亲的乳房,她说记得一回发烧,夜里病得厉害,姥姥才安慰似的撩起衣襟,允许地抚摩一下。对小孩子来说,那就跟登仙似的。但只摸一下,姥姥就拍开她手说,好了好了。

姥姥跟大姨二姨都没“缘分”。大姨来探,茶水两杯,母女对坐,姥姥淡着脸,不怎么动,也不怎么说话,连便溺都不要大姨帮她弄。二姨三四年不来一次,连姥姥去世都只是打个电话了事。

四个子女中。她最疼大舅。为什么呢?她二十岁“于归”,头生子一落草,姥爷就北上做买卖。从此数年,只每年寄回些零星小钱。婆家本不甚殷实,养孙子还勉强,对吃白食的媳妇难免摔锅打碗。

大舅五岁时,姥姥携他到天津寻夫。有过这一段同甘共苦的年月,当娘的对子额外亲爱器重一些,不过她心里也知道。娘对儿子的情思多半是单相思。最靠得住的还是温和的三闺女。

母亲说,她临死前几个月,说了很多一辈子没说过的知心话儿。

死前一夜,她最后一次要起来坐坐,脊梁骨硌得疼,母亲就抱着地,让她倚坐在自己身上。

她坐了一阵,说,你别让我靠着你了。

母亲说,这样你舒服一点。

她轻声说,我舒服了,可你就累啦。

这是她最后一句话。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从“我”的视角思考了自己姥姥和母亲的关系,围绕“缘分”展开,母亲幼时生病,姥姥却不亲昵,姥姥器重大舅,大舅却早逝,姥姥逐渐衰老,却对母亲格外依靠。

B.散文开头引入“佟姓”家人轮流赡养其母,使其母受辱,母亲却仰药自杀的事情,叙述笔法犀利、幽默,折射出社会上的现实,同时影射了自己家庭的现状。

C.文中插入“周树人与母亲的事情”,周树人是鼎鼎有名的,但是却被母亲逼着娶亲,造成了多人的悲剧,反映出当时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问题,引人深思。

D.通过姥姥跟大姨二姨没“缘分”的细节,比如“母女对坐”“姥姥淡着脸”,“连便溺都不要大姨帮她弄”,“三四年不来一次”,感叹这样的母女缘分很浅。

8.姥姥在临死前夜与母亲有一段对话,请结合文章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9.有评价张天翼的写作“置身存在的迷惘犹能一往情深,承受成长的焦虑仍然通透明澈”,请你结合本文材料的选择简要分析这一评价。(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更议定律令,宽绞刑五十条为断右趾,上犹嫌其惨,曰:“肉刑废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B.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C.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D.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邑,爵位和封邑;爵位,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关西,区域名,秦汉时期指崤山和函谷关以西地区;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突厥,中国古代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后重要的游牧民族,其起源说法不一。

D.吏部,官署名,三国魏始置;唐为六部之首,掌科举、勋封、考课之政;其后各朝也大致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论功行赏时,唐太宗既开诚布公,让臣下发表意见;又坚持原则,分等级排列功劳给予赏赐,而不以内外、亲疏作为标准。

B.唐太宗将民部尚书裴矩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标准赏赐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百姓,体现唐太宗不计虚名,以诚待民的作风。

C.唐太宗没有准许益州大都督窦轨请求朝廷派兵讨伐造反者的奏疏,他认为地方官应了解民情,以恩信安抚百姓,不可轻易动武。

D.对于死刑,唐太宗主张一律废除;在重议律令时,臣下宽减绞刑五十条,改为断右趾,他仍嫌其苛刻,主张用其他刑罚代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2)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岭南江行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元和十年诗人被贬柳州,此诗作于诗人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③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④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表现“江行”所见:江上雾气弥漫,远处云水相接,黄茆漫山遍野。“南去”点出船行方向,“望尽”表明视野开阔。

B.颔联从变化的角度写景:雨后初晴,山腰里云气飘浮,深潭日照蒸气升腾,景象变幻莫测。“添”“长”表现事物的动态。

C.颈联直接描写艰险的自然环境,射工正阴险地窥伺诗人一行,飓风惊扰着诗人所乘舟船。其中“巧伺”“偏惊”暗用拟人修辞。

D.这首诗中前三联写出了诗人岭南江行的忧惧,虚实结合,曲折地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

15.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没有等到她的心上人,她的神情举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等到她的心上人,她的神情举止又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前人高度称赞,评价其“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含蓄地表达词人感伤怀旧,巧妙构成“新”与“旧”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而是以_____________的精神,勤于诵读。无论何时何地,废寝忘食,聚精会神于此,哪里还有记不住的书呢?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是何缘故呢?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无异于_____________,根本来不及吸收消化,对自己丝毫没有作用。像孔子这样生知安行的圣人,依旧不废_____________的功夫。读《易》_____________,不知翻阅过几百上千遍,只有这样读书,才能将书中的微言精义探究明白。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事倍功半。并非郑板桥反对博览群书,而是在强调精读的重要性。所谓精读基于读通读透,书籍为我所用,成为我的知识和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自如,左右逢源。为什么要读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且应该思考的问题。今天呼吁教育扶贫,郑板桥亦认同读书救贫:读书所救的是精神的贫乏,这比物质的脱贫更重要。郑板桥的这点卓识也是值得今人深思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一己百        阪上走丸        知行合一        三日不绝

B.人无我有        阪上走丸        困知勉行        韦编三绝

C.人一己百        走马观花        困知勉行        韦编三绝

D.人无我有        走马观花        知行合一        三日不绝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张大宝走了,王二毛走了,刘三琪走了:是海燕就要勇敢地去搏风击浪,展翅翱翔。

B.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较高的学术性,鲜明的风格。

C.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D.正方金岭:对方辩友请注意。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谓精读基于读通读透,在于书籍为我所用,我的知识和思想的组成有机部分,运用自如,左右逢源。

B.所谓精读基于读通读透,在于书籍为我所用,成为我的知识和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自如,左右逢源。

C.所谓精读在于读通读透,使之为我所用,成为我的知识和思想的组成有机部分,运用自如,左右逢源。

D.所谓精读在于读通读透,使之为我所用,成为我的知识和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自如,左右逢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冬季有喝酒驱寒保暖又养生的说法。专家介绍,所谓喝酒养生,不一定特指白酒,红酒、黄酒均可。其次,要控制量,如果大量饮酒,会让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       ①         ,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等症状。

冬天养生,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但洗脚水温度要适宜,太高的水温会破坏足部的皮脂膜,因此水温最好不要超过40℃。更为重要的是,泡脚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        ②        ,幼童和老人不要超过10分钟。成年人不要超过半小时。

一些网文提到在空气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醋等,         ③        ,也能预防感冒。专家提示,加湿器滥用添加物,小心伤肺,这种做法既不科学,更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多年前,甲午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号”战舰奋勇作战,他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后“致远号”战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00年前,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3名代表在一艘红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宣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1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继5年前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完成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后,又将迎来一个航天发射高峰年。神舟十二号发射已取得圆满成功,于9月17号安全返回。神舟十三号飞船也已于10月16日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多项工作。

不同的船有不同的命运,也有不同的故事。阅读这些“船”的故事,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请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    2.D    3.D

4.A    5.B

6.事业心:①将文化脱贫的理念带进大山,兑现党的扶贫承诺。②让山里女孩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提升了她们素质,使她们及后代更加幸福。

责任心:免费的高中教育,让一些山里人圆了高中梦,让更多的山里人考上大学,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拯救了一代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7.B

8.①母亲甘愿自己辛苦,是为了缓解姥姥一点痛苦;
②姥姥受到母亲的照顾,辛苦了母亲,心理感到愧疚;
③姥姥拒绝依靠,母亲要求姥姥依靠,表现母女彼此心疼,彼此和解。

9.①选择佟姓一家,鲁迅与母亲,姥姥与大姨二姨关系淡漠的材料,表现出看待“缘分”的迷惘和焦虑。
②选择的主体材料是姥姥和母亲之间淡而真的事,母亲对待姥姥真切而深挚的情感,表现温暖的真情,即“一往情深”“通透明澈”。
③选择不同材料穿插,记叙了各种“缘分”,包含怨恨的、无果的、淡漠的,虽然姥姥对幼时母亲的淡然,但是衰老时的姥姥对母亲的依赖,对比衬托出亲情的可贵,表现“在迷惘中犹能一往情深”和“在焦虑中仍然通透明澈”。

10.C    11.D    12.D

13.(1)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对皇叔淮安王也不循私情,我们这些人怎么敢不安守本分呢。

(2)怎么可以轻易动用武力,掠夺獠民,把他们当做禽兽一般,这难道是当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吗!

14.C

15.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面临的困境有清醒认识,但依然保持积极心态的心境。诗人不想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16.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17.C    18.B    19.D

20.①体温迅速下降  ②要因人而异  ③既能加湿空气

21.①喝酒驱寒时不宜多喝。②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③加湿器里不要添“作料”。

22.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