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顺德文德学校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40)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弘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已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者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

C.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

D.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下列表述分别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符的一项是()(3分)

A.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6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八路墙

李永生

很老的一片围墙。墙体已有坍塌,墙面斑驳陆离,几根乌黑的木梁横七竖八地残留在上面。冬天,常有猫或狗趴在上面晒太阳,被人惊醒了,躬躬腰,倏地窜下去,墙上的土坷垃便呼啦掉下来。

墙是九爷家的,这里曾经是他们家的三间瓦房,后来房老了,九爷家就在另一块地方盖起了新房,老宅院渐渐荒废,就剩下了这几堵破墙。

儿子想铲掉老院的这些残垣断壁,在上面起幢二层小楼。九爷就是不同意,因为那堵墙上写着一行字。字已褪色和破损,但仍能让人读懂,那是八个黑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九爷自小脾气就刚烈,现在不让拆,儿子也不敢反驳。

九爷记得,那时候他刚六七岁,那个比他高半头的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小哥哥,在房墙上写这些字的情景。

九爷还记得,鬼子包围他们村后,要老百姓交出八路伤员,那个八路小哥哥怕连累老百姓挺身而出被鬼子用刺刀活活挑死的情景。

九爷说,那是八路的宣传墙。那些字里有小八路的魂哩!

儿子脑瓜活络,不几天就又想了个鲜招儿——把那堵写着标语的墙盖在房里面。

不出几个月,楼房盖了起来,那堵“八路墙”果真被盖在了房里,还被巧妙地做成了“电视墙”。儿子还买来望远镜、水壶等仿军品挂在墙上,就有了战争效果。不过有一天来了一个客人,指着那墙说:“做的真好,跟真的一样。”九爷忙说:“就是真的,不是做出来的。”客人笑了,拿起那个仿制的望远镜说:“大爷真逗,这个也是军队用的真家伙么?”

那夜,九爷没睡好,太早起来对儿子说:“怎么会这样?真的成了假的,咱的墙不能受那假玩意连累!咱得找些真货。”

儿子说:“爹,干嘛那么认真!”

九爷说:“得认真,不然咱对不起牺牲的小八路。”

其实,儿子当时出此鲜招,只是缓兵之计,单等哪天老爹归天,再把墙拆掉。不过现在见老爹一脸天真,只得点头。

九爷开始打听战争遗物,九爷他们村是革命老区,战争遗留物不少,当天便在本村找到了半截八路军的武装带。九爷很高兴,回家便挂在了墙上。九爷继续满村寻,很快就又搜罗到一些东西,比如有日本饭盒、指挥刀、地图、弹药箱、八路军的鸡毛信、报废的小甜瓜手榴弹、《支那事变画报》。九爷认真地把他们布置好,每件东西放在哪里都细细斟酌……那面墙也就越发琳琅满目起来。

望着那么多好东西还有老爹兴奋的目光,儿子脑子一拐弯,忽然改变了原来那个想法,忽发奇想,说爹不如咱们就办个抗日战争纪念馆吧,咱也让人参观,给您找个乐子。九爷更高兴了,每天精神抖擞,斜挎水壶,背上口袋,打上绑腿,活脱一个老八路,继续开始了他热火朝天的寻宝之旅……

那天,九爷听人说三十里地外的杨村有户人家挖出了一把日本指挥刀,大喜过望,踹上一千块钱就奔杨村去了。

可是有买家比他先到了。来的是两个日本中年男子。当九爷得知买主是日本人时,急了,把主人扯到一边说:“这刀我买。”主人向他张开了手。这时,两个日本人似乎已看出了九爷的来意,胖子迅速从书包里掏出厚厚的一叠钞票。九爷也立马把怀里的一千块钱掏了出来。主人望望九爷那薄薄的一叠钞票,又望望日本人手中那厚厚的一叠,表情显得很复杂。九爷歇斯底里地喊道:“给我留着。钱先欠着。”主人摊开手,说:“我就要不动窝的钱。”那两个日本人一听,连声“哟西”,放下钱,就要拿刀。这时,九爷眼里似要喷出火来,他一把抓住主人的衣领,指指两个日本人,恶恶地说:“他们为什么……?这东西都没了,谁还会承认糟践过咱中国?”旋即扑通一声,九爷竟给年轻的主人跪下了。

九爷平日在村里德高望重,虽然脾气急,但跟乡亲们从没红过脸,现在这个样子,让人很吃惊。刀的主人怔然片刻,望着九爷一头白发,忽然喊一声:“折杀我了”,一把扯过刀,也扑通朝着九爷跪下了,双手捧着那刀递给九爷。两个日本人望着眼前的一切,呆了……

很快,九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了,“电视墙”和那把指挥刀是游客必看的重点。

6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九爷的儿子想拆掉围墙盖新房,但是九爷不同意,于是他把围墙盖进了新房里,他也很珍视这个八路墙。

B客人夸赞那面墙“做得真好,跟真的一样”,语气里尽是嘲笑之意,惹得九爷为此心存疑虑,没有睡好。

C九爷每天精神抖擞,斜跨水壶,背上口袋,打上绑腿,活脱一个老八路,说明他心底里一直有此情结,自小向往八路军。

D这篇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叙述自然,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九爷对抗日先烈的崇敬之情,可读性很强。

E.小说结尾,九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了。九爷的心愿终于成了现实,文章“铭记先烈,不忘历史”主题也得以深化。

7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6分)

8纵观全文,分析九爷是怎样一个人?(6分)

9题目为“八路墙”,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你的理解,进行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①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③。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酺:合聚饮食。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爨:烧煮,烧火做饭。④饫:饱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B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C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D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11下列各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B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天宝”属于年号纪年。

C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的免职可以称“除”“夺”“黜”“罢”“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德秀非常孝顺母亲。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很尽心,不离左右,背着母亲到京城应考;母亲死后,服丧期间,他就住在母亲墓旁,不食盐酪,坐卧不用垫子席子。

B元德秀对侄子非常慈爱。他自己没有结婚,把侄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侄子幼小时父母死了,无钱请乳母,他就亲自喂养,侄子大了,又要给他娶亲。

C元德秀淡泊名利,生活简单。他的俸禄,全部散给穷人,离任后定居山水间,住处不建院墙,门不上锁,长年食不果腹,有时几天不生火做饭,喜欢喝酒弹琴。

D元德秀做事敢于担当。任鲁山县令时,有个关在狱里的小偷得知有虎肆虐,请求“格虎自赎”,别人劝他不要相信小偷,他却冒着自己会获罪的风险同意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既擢第,母亡,庐墓侧。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携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携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15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

三、语言表达(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             的迫切挑战,也以一种突如其来、更为直观的方式,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国命运__________,紧密相连。面对这样的严重危机,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这是各个国家都要回答的问题、作出的选择。中国的答案和行动,就是团结合作,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始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毫无保留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尽已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延伸  空前绝后  休戚与共  秉持

B延伸  前所未有  同舟共济  坚守

C蔓延  前所未有  休戚与共  秉持

D蔓延  空前绝后  同舟共济  坚守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

B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毫无保留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

C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

D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树起国际抗疫合作新标杆,实现了中非关系的新提升。

B国际抗疫合作树起新标杆,实现了中非关系的新提升。

C实现了中非关系的新提升,国际抗疫合作树起新标杆。

D实现了中非关系的新提升,树起国际抗疫合作新标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据民政部统计,2019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一倍。②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左右。③根据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自然村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④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⑤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而是最大程度改善“留守者”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全新生机的可能性。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三个特点,每个不超过10个字。(5)

(1)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2)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料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3)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会改变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参差不齐之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辜鸿铭在1914年出版的《中国人的精神》中说:“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哲学家张岱年对“中国精神”的概括是:“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报国是出发点,自强不息是钢铁意志,厚德载物是价值取向。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班级计划举行道德讲坛,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40)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

1.【答案】B 表述太绝对,“只要……就”有误,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号召”。

2.【答案】A 强加因果

3.【答案】B

4. 【参考答案】

(1)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2)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

(3)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出 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

5. 【参考答案】

(1)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勇精神。

(3)材料三以抗疫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意义。(每点 2 分)

6.答案:DE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他也很珍视这个八路墙”错误,开始儿子没有珍视八路墙,是后来在九爷的感召下,才转遍了态度。

B.“嘲笑之意”不正确,客人就是认为是仿制的,而且很逼真,选项曲解文意。

C.“自小向往八路军”原文没有依据,爷爷的举止表明内心对八路军的崇敬。

故选DE

7. 答案: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墙体的破旧老化,已经没有了墙的功能。与下文九爷不舍得拆除形成强烈反差。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答案:①不忘历史、铭记抗日先烈。他不忘八路小哥哥,舍不得拆掉围墙,搜集抗日战争遗物,最终建成抗日战争纪念馆。②做事认真。他四处奔走寻找战争遗物,认真布置,每件东西放在哪里都细细斟酌。③性格刚烈。不同意铲掉老墙,儿子不敢反驳。为了留住日本指挥刀,他瞪着眼,歇斯底里的喊。④德高望重,虽然脾气急,但从没跟乡亲们红过脸。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入手;二是从情节入手;三是从环境入手;四是从人物关系人手。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九爷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人对他的感受,即可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文中,“九爷说,那是八路的宣传墙。那些字里有小八路的魂哩!”他不忘八路小哥哥,舍不得拆掉围墙;“九爷更高兴了,每天精神抖擞,斜挎水壶,背上口袋,打上绑腿,活脱一个老八路,继续开始了他热火朝天的寻宝之旅”,搜集抗日战争遗物,最终建成抗日战争纪念馆。看出九爷不忘历史、铭记抗日先烈。

“九爷继续满村寻,很快就又搜罗到一些东西……九爷认真她把他们布置好,每件东西放在哪里都细细斟酌”,九爷做事认真。他四处奔走寻找战争遗物,认真布置,每件东西放在哪里都细细斟酌。

“九爷自小脾气就刚烈,现在不让拆,儿子也不敢反驳”,九爷性格刚烈。不同意铲掉老墙,儿子不敢反驳。为了留住日本指挥刀,他瞪着眼,歇斯底里的喊:“给我留着。钱先欠着。”

由“九爷平日在村里德高望重,虽然脾气急,但跟乡亲们从没红过脸”,可知九爷德高望重,虽然脾气急,但从没跟乡亲们红过脸

9.答案:①故事的主要内容围绕“八路墙”展开。②暗示文章不忘历史,不忘先烈的主题。③点明主人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④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⑤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题目作用的能力。

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揭示、标题特色等几个角度来作答。

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八路墙”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开头结尾都提到“八路墙”,照应了开头和结尾,使小说结构严谨;

从主题上来说,九爷保护“八路墙”,不断完善“八路墙”,参观景仰“八路墙”,揭示了文章“铭记先烈,不忘历史”主旨;

从人物形象上来看,九爷和“八路墙”的一系列故事,表现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10A

11.D

12C

13.(1)(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能够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

(2)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答曰”省略了主语“他”;“祀”可以翻译为“得到祭祀”“受到祭祀”“被祭祀”;“何……为”,可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干吗还要……什么呢”。第(2)句,“擢第”,译为考上进士;“”译为建一间茅棚或构筑在墓旁的小屋;“庐墓侧”,状语后置句式,译为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等。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性情忠厚直率,很少文饰。小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京城应考。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乳酪,坐卧不用垫子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和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双亲,又没有钱请乳母,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又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盗贼被关押在监牢里,当地正赶上老虎作恶,盗贼请求杀掉老虎来赎罪,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只怕要被牵累吧?”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进行赏罚。河内太守用车装着几百个演员,披挂着锦绣,有的装扮成犀牛大象,十分新奇而美丽。只有元德秀带了几十个演员,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元德秀更加出名了。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任职期满竹筐里带着一匹绢,赶着一辆柴车离任。喜爱陆浑的好山水,就定居在那里。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人们把酒食给他,他不问好与不好都饱食。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中,让我不感到耻辱,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去世的时候,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盛饭的圆形竹器、水瓢一类的东西。

14.  答案:BB项“表现了行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

15.  答案:①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2分)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1分)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2分)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6.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明明德    在亲民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A

20①“一倍改成一半”;

去掉大概左右”;

去掉根据表明”;

改善前加满足或删去的合理诉求

21.(1)台基高,屋顶大(2)内部可打通也可分割(3)实用与艺术并重

23例文: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精神”,这是华夏儿女在五千年历史中,用坚韧执着、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矢志报国等因子凝铸起来的,中华民族因其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这种精神更是在稳步推进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进程。

对于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想说的是:弘扬中国精神,努力立志成才,矢志报效祖国!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立志是成功的动力,它能让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地奋斗,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所以今天我想说: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

或许你们会觉得,如此“伟大”的志向过于遥远。但是,想必在座的每一位都该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含义吧。没错!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第一步,立下一个志向就是我们漫漫征途的开始。如果起点缺乏远见或是模糊不清,那么,你在将来所要走过的路上,将会留下遗憾,甚至悔恨。

我们的志向有很多,比如立志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一名燃烧蜡烛的教师,一名勤劳为民的公务员,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一名驰骋商海的弄潮儿,一名公正廉明的法官,一名救病济世的医生,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不论是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你的志向崇高而远大,那么恭喜你已经找准了起点。接下来,你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不懈的拼搏,那么就一定会拥有人生的辉煌!你的人生将会变得充实与富足,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赞誉。

那么,怎样实现我们远大的志向呢?我认为,立志成才,就必须努力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就是用心灵去感悟星的灿烂、月的朦胧、花的嫣然、泪的晶莹,以及人类的进步、科技的腾飞、生命的沧桑与美丽。

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捡拾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你可以泛舟西湖,随手采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你可以驾长车踏进苏杭,欣赏人间天堂;你可以登临泰山,了解帝王封禅的缘由,体味“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是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读书,并将个人的志向融入到建设伟大祖国的宏愿中去,用炽烈的爱国热情引领我们发奋读书、自强不息。这样,我们的志向才能找到真正的附着点和发力点,我们伟大的祖国才会因有我们这样一群立志成才的人,而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同学们,请把这些慷慨的宣言,好好珍藏在你的心灵深处!看着身边那么多为志向而拼搏的人们,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应该珍惜国家和民族给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和飞翔平台,待明朝成才,我们学富五车,满载而归,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亲爱的同学们,立志成才,我们无所畏惧,面向未来的彼岸,奋勇航行;报效祖国,我们无所保留,面向成功的巅峰,奋力攀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转载自: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