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必修上

 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各奔东西(bēn)  命运多舛(chuǎn)    娇嗔(chēn)    蠕动(rǔ)      

B.熏陶渐染(jiān)  人烟阜盛(fù)       颤栗(zhàn)    踮起(diǎn)   

C.尔不群(zhuō)   喁喁私语(yú)       随大溜(liú)   慰藉(jiè)

D.一哄而散(hōng)   山川相缪(liǎo)   熨帖(yù)    倾轧(y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举酒属客(劝请)         憔悴损(极)

B.却坐促弦(紧、迫)       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

D.崖限当道者(界限)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⑤见贤思齐焉            ⑥舞幽壑之潜蛟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A.①⑧/②④⑨⑩/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⑧⑨⑩/③⑤/⑥/⑦ 

C.①/②④⑧⑨⑩/③/⑤/⑥/⑦           D.①⑧/②④⑨⑩/③⑤/⑥/⑦     

4.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或曰,此东海也。

④何为其然也。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徘徊于斗牛之间。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⑨而又何羡乎?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⑦⑨/⑧                D.①/②⑥/③⑤⑦/④⑨/⑧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古代用“阴阳”表示地方的位置。“阳”表示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表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C.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因“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6.下列句子出自《论语》,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亡:同“无”。

B.虚而为盈,约而为泰          约:穷困。

C.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质:朴实、自然的。

D.奢则不孙,俭则固            固:牢固。

7.对下面这首现代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葬埋。

A.诗人以农民和泥土的关系这个独特的角度,作为构思的核心,表现了诗人对旧社会农民的深切同情。

B.“在土里”在诗中连续出现了三次,不避重复之嫌,诗人这样安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饱含着他的一番苦心。

C.诗人所强调的祖孙三代同泥土的关系,正是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缩影。尽管日月穿梭,四季更替,但农民被牢牢维系在那巴掌大的土地上。

D.这首诗简洁到了极点,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形容,直接宣泄诗人对土地的无限感慨之情。

8.下列关于名著《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觉新陪着瑞珏去城外的新居,同去的有周氏和淑英、淑华两姐妹。后来觉民和琴也去了。安顿下来后,大家要告辞回城,瑞珏依依不舍,要觉新明天带海儿来。

B.十六岁的鸣凤美丽善良,白天,她带着假面具,忙碌、欢笑;只有夜深的时候,在仆人房里,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眼泪和被打骂已经成为她平常生活的点缀。

C.琴是新女性的代表,美丽活泼,富有反抗意识。琴从觉民那里获悉,觉民和觉慧所在的外国语专门学校要招收女学生时,兴奋地说要第一个去报考。

D.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当高老太爷病倒,陈姨太请巫师来捉鬼时,觉新也催促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装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有删改)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见到残荷,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对宏村产生了留恋之情。

B.初中时的“我”,因为没有林妹妹聪明,所以无法理解林妹妹寄人篱下,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的痛楚。

C.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迟迟不肯离去的情态,衬托了荷塘的美丽。

D.第⑥段先写荷叶可以煮成色、香、味、功效俱佳的荷叶粥,再写荷叶还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别有风味。

1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4分)

                                                                              

                                                                              

11.本文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小说阅读 (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除夕的夜

阿城

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住院。医生说,要是能熬过这个年,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想,要过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但哪怕让她看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寒气更加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这条长街只有我一人。

街道两旁商铺都关门了。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想到这或许是老伴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他们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

雪愈下愈大。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我给厨师打电话。

我点完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表情里稍微有一丝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和平时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按平时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

菜做好了,我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刚才我拉了位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老太太说,就当是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包里,看她进了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媳妇在家等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老伴儿很高兴。她说,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啦。

老伴儿听了也高兴。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举起酒杯祝福彼此。

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

我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你一定要好好活。

(节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删改)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 “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C. 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D. 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1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恶居易者,掎摭(指摘)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谓斯文遂绝            绝:独一无二

B.由是多见听纳             见:表被动

C.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  

D.司门员外郎           拜:授予官职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也多有这方面才能。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花已谢,唯有菊花独盛,以此入题,情致楚楚。

B.第三句写诗人不禁联想到来此赏菊插枝之人多次变换,年年不同,今亦不同。

C.第四句写宴饮之情状,酒樽由邻座递至自己手中,饮后即递与他人,酒香亦随之轻轻飘去。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极为轻松愉悦。

D.第五、六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时至重阳,人们才开始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望,山势陡峭险峻。

20.有人说“泪”是全诗的诗眼,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                 ”的雄心,也难免“                  ”。

(2)《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最物,除写陡峭的山岩外,还以“                 ,                   。”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4)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有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              ”的浩渺烟波,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的勃勃生机。

(5)杜甫《登高》中的“                  ”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都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四、语言文字应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童谣,赋予节气诗的意境、歌的旋律。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自然启蒙,道出了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            。①一月两节气,如车轮旋转,推着时光匆匆向前。②这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巧妙的组合,③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④凝结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如果我们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白雪就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        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        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冬风不过篱,春风钻牛皮”。我确信,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         冬的封锁。“(       )”是动态的风;“(       )”是探问的风;“(      )”是爱抚的风;“(       )”是思念的风……唯有春风吹拂的大地,才能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22.明代诗人王稚登有首诗写到“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本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请结合诗歌和材料内容,思考诗人描述的是下面哪个节气。(    )(2分)

  A.秋分       B.立冬       C.小雪       D.冬至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息息相关    养育     来去自如     冲破

B.休戚相关    养育     运转自如     打破

C.息息相关    孕育     运转自如     冲破

D.休戚相关    孕育     来去自如     打破

24.将下列四句诗句依次填入括号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④春风不度玉门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

25.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     )(2分)

A.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B.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C.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

D.一头青牛走来闲卧/慢慢地咀嚼碧绿的岁月/岁月在牛嘴里发出响声

26.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写出修改方式。(4分)

第      处,                                                                

第      处,                                                                

 

五、作文(60分)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海茫茫,尘事纷纭。许多人出现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或相伴相知,或擦肩而过;许多事如过眼云烟,平平淡淡。而在之后的某日,某人、某事会重新浮现我们的脑海,触动我们的心灵,警醒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不禁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请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人要写出个性和特点,叙事要有细节和波澜;②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必修上

一、基础知识

1.B(2分)【解析】A项,各东西(bèn),动(rú);C项,zhuó尔不群,随大溜(liù)。D项,一而散(hòng), 山川相缪(liáo)

2.D(2分)【解析】D项,限:门槛或像门槛一样。

3.C(2分)【解析】①名词做状语,②④⑧⑨⑩为名词做动词,③形容词意动用法,⑤形容词用做名词,⑥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⑦名词的意动用法。

4.D(2分)【解析】①被动句,②⑥状语后置句,③⑤⑦判断句,④⑨宾语前置句,⑧省略句。

5.B(2分)【解析】B“阴”与“阳”解释刚好相反,山南水北为阳。

6.D(2分)【解析】D项 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7.D(2分)【解析】D项“直接宣泄诗人对土地的无限感慨之情”的分析是错误的。诗人对旧社会的农民怀有同情之心,但他在写诗时力求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在所描绘的意象后面,不作直接的抒发和宣泄。

8.D(2分)【解析】D“觉新也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错误。觉新是催觉慧让巫师进房捉鬼,而不是觉民。当时觉慧紧闭房门,不让巫师进入,并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请来巫师闹得鸡犬不宁。

二、现代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

9.B(3分)【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不是“因为没有林妹妹聪明”,而是年龄、环境、心境等不同带来的认知差异。

10.(4分)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一点2分,任答2点即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从第④中“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从第⑤中“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等相关描述和第⑥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喜爱之情。

11.(6分)【答案】①描写的时间不同:选文是阳光下的荷塘,朱文是月下荷塘;②描写的对象不同,选文是一幅夏日新荷图,重点写了蛙、鱼等动态景物,更有人的活动;朱文描绘的是一幅月夜荷塘图,主要是荷花、荷叶等静态景物;③营造的意境不同,选文意境明丽,充满生机;朱文意境朦胧而静谧;④寄托的情感不同,选文情感是快乐、欢喜;朱文是淡淡的喜悦。(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枝理本文写荷的内容,再回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内容。然后对比分析作答,从题干看,比较的重点是“描写的景物”,景物描写的异同比较,可以从景物本身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角度作答,就本趙而言。两文描写的景物都是荷叶、荷塘,它们的不同,可从时间、地点、荷的特点、意境氛围、景中隐含的感情等方面比较。本文实写荷是在第④⑤两段,写的是夏日的新荷,重点写了荷塘中的动物。如蜻蜓、豆娘、青蛙、鱼等,还写了孩子在荷塘中的活动。从作者的描写看,本文的荷塘明快、欢乐,生机勃勃,蕴含着作者的快乐、喜爱之情。

(二)小说阅读

12.C(3分)【解析】C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13.(4分)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

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每点2分,作用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14.(6分)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

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每点2分,答出品质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任意答出3点给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5.A(3分)【解析】A项 ①绝:动词,断绝。

16.D(3分)【解析】原句标点为: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7.B(3分)【解析】B项中“当时的读书人也多有这方面才能”有错。

18.(8分)

(1)白居易不避被诛杀的危险,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一定奏报给您的原因,是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率。(4分。“所以”、“酬”、“拔擢”、“被诛杀”被动句翻译出来,各要点各1分)

(2)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4分,磴:台阶、几:几乎、既:已经、烛:照;四个关键词各1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

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不避被诛杀的危险,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一定奏报给您的原因,是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率。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鄄。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二)古诗文阅读

19.C(3分)【解析】“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极为轻松愉悦”表述错误。“轻香酒暂随”一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是暂时在自己手里,实则暗寓自己只是暂居云安,行踪仍旧漂泊不定。此乃触眼前之景而生的情,这情是漂泊伤感之情,并非轻松愉悦之情。

20.(6分)①为时光消逝而感伤。“旧摘人频异”一句写去年摘菊登高之人,今已迥异,今人摘花登高,转眼也会成旧。时光消逝,令人伤感。

②为自己的四处漂泊而伤心。“轻香酒暂随”一句,写今日虽有清香之酒,不过暂时随我,明日明年又不知在何处,饮何人之酒,漂泊伤感之情由此可见。

③因思念家乡而伤心。重九登高,朋友相聚甚欢,而自己却不能与家人团聚,思乡之情顿生。

④为各地战火不息、民不聊生而伤心。杜甫登上云安高处,远眺四处群山,想到国家处于战火之中,百姓遭受苦难,不禁伤感落泪。(每点2分,其中要点1分,分析1分。任意答出3点给满分)

【解析】阅读诗歌可知,“泪”为全诗的诗眼,要理解其意蕴,就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本诗主要写的是郑十八陪诸公喝酒的事情。标题中的“九日”为九月初九重阳节,古人有登高望远怀乡念亲的习俗。诗人此时正远离家乡。逢此住节,“泪”中自然有自伤漂泊之感。“旧摘人频异”中“人”指诸公,这一句写的是诗人所想,即菊荡盈枝,来此来摘菊花的人已经变了,年年不同,今亦不同,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的伤感;“轻香酒暂随”,诗人触景生情,以酒香之暂随,写自己的不定,漂泊伤感之情又涌上心头。“万国肯戎马”是诗人登高后联想到国家正处于战火之中,不禁感时忧国。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诗意】天气冷了,所有的花都枯萎了,只有菊花在独自开放。想起过去采花的人数不胜数,多次变换,酒杯酒香只是暂时在自己手里。时至重阳,在这偏远的地方,人们开始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眺,看到周围山势险峻。国家遭受战乱,生灵涂炭,诸公酒酣纵歌之际,我却热泪盈眶。

(三)名句名篇默写

21.(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分)

(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2分)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2分)

(4)凌万顷之茫然  万类霜天竞自由(2分)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2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

22.选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知识。王稚登的诗歌题目为《立冬》,诗意为“等到秋风吹尽旧院的树叶树茎的时候,秋天也就尽了,也就该到冬天了。树叶黄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还客居他乡。夜里一盏青灯伴我,还有窗外那半轮不盈的秋月,今晚比昨晚还寒冷。”秋去了,冬来了,叶落尽,人客居,孤寂唯有禅月相伴,因而对季节变化感触颇多。

23.选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都有“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的意思,但“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厉害一致的意思,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息息相关”没有这个意思。“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所以这里用“息息相关”。

“孕育”本意是使哺乳动物得以在体内孕育其后代。也指事物衍生和发展。“养育”有时专指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有时也指供给生活所需或提供教育指导,使生存、成长。这里“24节气”是天地四时衍生划分出来的,故用“孕育”。

“运转自如”指活动不受阻碍,运动得非常熟练自然。“来去自如”指进入某个地方或者出来没有阻挡,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里从前面的“迎来送往”和横线词语修饰的“秩序”可知这里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秩序范围内活动有序运转,没有阻碍。所以用“运转自如”。

“打破”和“冲破”两个词都有突破限制的意思,“打破”更多的指使用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击而出现缺口或裂为碎片或几部分。“冲破”主要指用用较长时间实现某种突破。这里主语指“风”,用“冲破”更合适。

24.选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①句中描绘出一幅和暖的春风吹来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情景,用“探问之风”,其实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对新年到来的喜悦;②句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大地万物,体现“爱抚”;③句中的“绿”有吹绿之意,呈现出动态之美;④句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扣住了“思念”。

25.选A(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是比喻,把“白雪”比作“写满春汛的素笺”;把“草地”比作“春潮萌生的家园”。A.比喻,把“我的寂寞”比作“一条蛇”。B.反复和通感,两句“道一声珍重”是反复;“道一声珍重”是听觉,“甜蜜”是味觉,“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听觉和味觉相通,属于通感。C.拟人,“树”拟人化,“穿了红的衣裳”“嫁”。D.比拟和顶真,青牛“咀嚼岁月”是比拟;“慢慢地咀嚼碧绿的岁月”“岁月在牛嘴里发出响声”,“岁月”是上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语,是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语,属于顶真。

26.第②处,将“这是”与“更是”后面的内容互换;第④处,将“凝结”改为“汇聚”。(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有两处语病。第②处,“这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巧妙的组合”语序不当,“是”与“更是”表示递进关系;第④处,“凝结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属于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五、作文

27.【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当时”,不是“现在”和“以后”,是指生活中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情,或曾经拥有过的美好事物——它可以是记忆深处的,也可以是刚刚过去的记忆犹在的。在特定的情境下,触发了我们敏感的弦,让心儿为之震颤。

“寻常”,就是“平常”。是指追忆的人、事、物、情、理,都是与我们的日子密不可分的,它可以是一句话、一种声音、一个腔调;可以是一个物品、一处亮景、一次邂逅: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拥有共性的画面、细节、场景。这些曾经的温馨、温暖、温情,很多,很平淡。多到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感触、没有印象、没有体悟。

“当时只道是寻常”,因为拥有的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拥有时,等闲视之;失去或过往后,就会想起无限的“好”。“只道”,既是一种陈述往事的平淡,又是一种常见真情的慨叹,也是一种生命哲思的顿悟。陈述的是平常事情中蕴藏的真实情愫,慨叹的是当时的懵懂与迷糊,顿悟的是而今的领略——真情、真思与真谛。在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写出一篇实实在在、情真意切的文章。

 

 

【参考例文】

当时只道是寻常

轻轻捧于手心,静静感受从指尖传至心底的温热。小喝一口,让满嘴的香甜直蔓延至全身,袅袅的清香,带着自然最本质的气息在空气中播洒。那一刻,时光流转,一切又似乎回到从前,那些寻常的早餐,那一碗碗寻常的糁儿粥。

一个寒冷的早晨,当太阳还蜷缩在被窝中未能展露笑颜时,大地似乎还在沉睡。浓郁的清香便在室内温润地传播开来。揉着惺轻的双眼,匆匆离了舒软的被窝,寻找着那份清香,开始又一天新的旅程。几乎是无论寒暑,早晨醒来,洗漱完毕,已有一碗热乎乎还散发着腾腾热气的糁儿粥放在桌前,旁边放了几碟小菜,便成了美好一天最甜美的开端。

捧住青瓷花碗,让那一点温热从手心手指柔柔地传至心田,宛若一缕和煦的春阳,暖暖地唤醒沉睡了一夜的心之万物。蒸腾的清香携来股股源自五谷本质的气息,散落于清冷的空气中,诠释出世间永恒的温暖。“快喝啊,待会儿就要上学了。”奶奶轻声催促着,将刚刚煮熟的粥用棉布盖好,留着爷爷起床后再一起吃。我笑笑,小喝一口,满口的香甜从口间直传遍全身,暖了身,也暖了心。

那一碗寻常的粥,成了心里最暖的期盼,那一刻,只道是寻常的瞬间,却成了未来日子里最美丽的怀念。

奶奶开心地笑,对于她来说,每天给自家孙子煮上一碗热腾腾香气缭绕的粥似乎成了她人生最值得回味的点缀。袅袅清香在眼前盘旋缠绕,一切似乎仍是如此美丽。奶奶恬适的笑,苍老的面容上恍惚多了些自然的活力。哦,那也只是一种寻常,只是自然的眼睛未曾捕捉到那一直存在的一份活力罢了。当时,只是静静地望着,却忘却了、忽略了一份温情、一种动容……

岁月总像无情的流水,从指间淌过,便不再回到最初的模样。奶奶老了,我亦不再是那个守望在桌旁的孩童。温糯的粥早已被柔软的面包和一杯白得似乎不含丁点杂质的牛奶所替代,却再找不到那份交递于心的温暖与匆匆。亦曾去早餐店专门点上一碗粥,可喧烦的世界里,却再找不到那份特殊的香与美。粥亦依旧,当时的人儿却已不是,当时的味道也再寻觅不到。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的词里亦有如此细腻的感慨。于我而言,一碗寻常的粥,却品出不同的美。那么,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时以为是极其平淡寻常的人与事,只有在岁月的几番流转后,才能感受到它们独特的美丽与珍贵,然后却再难以拥有。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梦掠过,心间只剩一缕暖香……

 

文章转载自: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