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设计?有人认为设计要么和美有关,要么和技术有关。其实设计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地把设计理解成美化,或者是简单的工具。从实践层面来理解,设计是教你做一系列合理而周密的谋划,可以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每一件人造物都是一件设计品,我们制作它、使用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而在造与用的过程中我们感知了世界,并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所以说,设计又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们,都是以独特多样的方式来展开设计、生产、工作和生活。

设计也是人类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它是思想现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地有气”就是对时间、地理、自然规律的一种客现认识。“材有美”讲的是取用有道,它又是一种审美体现,要求工匠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懂得发挥材料自身的特质与美感。“工有巧”中的“巧”指的是制造的精良、技巧和智慧,巧妙的设计,尤其是突出的创造,才能实践智慧。四者结合,方成上品。比如陶瓷、明式家具,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我们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还包含着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如果从科学的层面来认识设计,设计是一门年轻的学问。百年来,世界不断在更替、转型,社会转型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得设计的范式、设计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这源于设计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时代发展的快速回应。设计的根本任务是解决问题,如何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设计最核心的东西。艺科融合、随物赋形、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为什么要跨学科的原因。

中国设计的提升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制造到创造,从装配到设计,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传播时代的审美,同时,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中国的立场,对社会实际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从这个层面反思,设计始终包含着一种伦理和责任,我们现在面临诸多问题,设计都应在其中有所担当。

当下,设计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所以理想和信仰是设计贡献社会的基础。第二,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和引领性。比如说,设计可以平衡人和自然、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以及更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现在很“热”,但其负面影响也有很多,设计作为一个平衡力量,非常重要。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设计学科要主动求变和引领,在解决方案中创造价值,这也是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文科的关键是思想的引领,设计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它创造价值,它始终的宗旨必须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节选自鲁晓波《艺科融合,重思何为设计》,《中国文化报》2021年6月21日)

材料二:

中国设计路在何方?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以个体手工艺为基础的中国设计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系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又始终没有完全走完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设计文化及审美价值体系,导致了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的混乱。中国设计的道路,取决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未来的判断、思考与选择。人文设计是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与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将“人文设计”确立为基本理念。尊崇人文设计是一种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价值理念。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灵感,这本是中国艺术与设计固有的传统,今天也同样是我们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语境的必由之路。

人文艺术始终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最为关键的部分。设计教育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教会学生关于设计的技术,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文设计引导学生以更深的层次探索和理解设计的本质,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态度和眼光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这种传承不是引导人们以复古的方式回到过去,而是要将历史和传统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中去。更为重要的是,设计是一种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判断和引领。

总之,我们追求的是艺术与设计的自由与创造力,崇尚的是智慧、灵性与品质,设计之道,至善至美。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需要一种面对现实和过去的勇气,也更需要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中国需要怎样的设计教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能把设计简中地理解为美化或简单的工具,每一件成功的设计品都是合理而周密谋划的产物。

B. 解决问题是设计的根本任务,设什师正是通过设计和使用设计品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C. 设计可以作为平衡人工智能发展很“热”和其负面影响之间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体现了设计的本质。

D. 当下,中国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比较混乱,而未来,人文设计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计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它承载了人类的思想现念、生活方式、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等。

B. 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加以融合的人文设计追求,与艺科融合、随物赋形等设计思维概念基本吻合。

C. 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并能不断地自我完善,便是设计教育的成功。

D. 设计只要用批判现实的态度和眼光解决现实问题,就能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引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设计理念的一项是( )

A. 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吉林雾凇 B. 兀立千年、横亘大地的长城残迹

C. 横跨港、珠、澳三地的跨海大桥 D. 深思熟虑、周密布局的探月计划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 当下,我们该如何提升中国设计?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聂志红

肖伟从银行出来,又走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没好气地吼道。肖伟连连答应,接着便挂了电话。正准备离开时,肖伟忽然听见从旁边的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肖伟闻言倒抽一口冷气,偷偷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素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想犯罪的冲动念头在肖伟的脑海中升起,但他知道若在这闹市之中付诸行动,等待他的立刻就是牢狱之灾。

肖伟买了礼品,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如果这一百万属于我,就算买一幢豪华别墅也不在话下了!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江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

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想也没想就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上车后,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肖伟分析了一下情势,决定用调包计智取。他一眼瞥见车上果皮箱旁边有一些备用的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来哩!

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觉得时机已成熟,便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然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他没想到刚才的两万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百万。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叫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到城南后,他又换了辆的士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开往郊区的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了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

翻上一个山坡,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一个死人外,因为他发现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地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汪宏明啊汪宏明,要不是我老婆逼我,我本来就不愿求你的!现在老子一百万都有了,一辈子也不会求你了,你他妈的爱分给谁就分给谁去吧!

痛快地骂了一通之后,肖伟感觉真是扬眉吐气!他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拆开一层后,里面还有一层,再拆第二层……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反过头一瞧,只见从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这才发现,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扫视了她身后一眼,发现并没有公安时,便对她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接着就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对呀,这个袋子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一百万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当他拆开袋子,看到那些钱时,立即魂飞天外——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

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你烧纸钱,求求您……”

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捎去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

女人说,她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

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内容朴素,情节也并不复杂,写了清明时节一女子为父扫墓的事情和经过。

B.“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反映了老婆对肖伟的不满,其趋炎附势也一览无余。

C.小说写肖伟光天化日之下铤而走险的犯罪行为,反映了当时民众在经济上的窘迫。

D.人们在一时冲动、缺少理智的时候思维和行为都十分幼稚可笑,小说中的肖伟即如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自然的方式,交代了小说的开端事件:为了一个分房指标,肖伟到银行取款并购买礼品,要去行贿汪宏明。

B.“一个黑色塑料袋”“一百万”“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你拿了也没用……”,使“纸钱”这一结果在情理之中。

C.小说紧扣行贿事件展开情节,将不相干的两个人物——肖伟与女子连在一起,随着故事的展开,又关联了没出场的人物,匠心独运。

D.“终于找到你了!”这一情节使小说再起波澜,也将小说内容推向作者预设的另一方向,从而使小说的思想性大为增强。

8、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这篇小小说的精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六世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试舜以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硃,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倕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毂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有删改)

【注】就时,指做买卖。五典,五种教化,指五种行为规则。丹硃,尧之子,《五帝本纪》:“尧知子丹硃不肖,不足授天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B.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C.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D.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文言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唐尧之臣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管四方,故称四岳。

B.主稷:稷,一种谷物,百谷之长。主稷,文中是说弃是谷神,受时人信仰供奉;历代王朝祭祀稷神以祈丰收。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指在君主年幼不能亲自执政或其他原因不能临朝时,由其他人代行君主权力。

D.大理:掌司法及刑讼的官。秦时称廷尉,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二称同行。唐后各代均承前制设大理寺。

12、下面的理解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A.虞舜不受父亲喜欢,常有性命之忧,即使犯了小错,也会受到责罚,他谨慎恭顺地侍奉家人,不敢有懈怠。

B.虞舜很有感召力,他所在的地方,一年就成聚居区,两年就能成为城邑,三年就能成为国都,受到尧的重视。

C.虞舜受天下人拥戴登上帝位,为尧时就被任用的禹等人分配了职务,并以考功确定升降去留,从而使天下大治。

D.虞舜在位三十九年,在巡视时死在苍梧,他的儿子也像丹硃一样没有什么出息,于是他效法尧而传位给禹。

1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4分)

(2)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4分)

14、尧授舜天下的原因,除舜有感召力外,还有哪些?请依原文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注】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逋:欠。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16、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l)《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占地极广的角度来表现阿房宫建筑之恢弘壮观。

(2)韩愈在《师说》中在论述了从师的标准之后,用“ , ”两句转入对今人耻师行为的批判。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盲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息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数不尽的 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闪耀着 的光彩。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飞夺铁索桥……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激励着康巴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 ,一场史无前例、 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苍馈赠 姹紫嫣红 喷薄而出 波涛汹涌

B.自然景观 绚丽夺目 了然于胸 波涛汹涌

C.自然景观 姹紫嫣红 了然于胸 波澜壮阔

D.上苍馈赠 绚丽夺目 喷薄而出 波澜壮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康巴儿女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


响。

B.康巴儿女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C.康巴儿女不愿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D.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后,科学界基本形成一个共识:。

但最近,一位名叫日置幸介的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新理论:在地震发生前半个小时甚至更久,地震发生地上空的电子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似乎是即将发生的地震引起的。

日置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发现。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后,( ),这两次地震所在地都有详细的GPS数据。日置发现,在这两场地震发生前至少30分钟,电子密度都出现了明显增加;地震越大, 。在2014年智利的8.2级地震中,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是提前了25分钟,而在9.O级的日本东北大地震中,这一提前时间则是40分钟。所以说,电子信号 ,还会表明即将发生的地震的相对大小。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又观察了另外两次大地震 B.他观察了另外两次大地震的情况

C.又另外发生了两次大地震 D.另外两次大地震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25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

2022年前后,中国首个自建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建成,而且中国将成为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B

2. D

3. C

4. 首先提出问题并指出当下中国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混乱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然后论述了人文设计是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接着分析了设计教育成功的关键和设计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指明中国设计和设计教育需要面对过去、现在,更需要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意对即可)

5. 正视并积极应对中国设计面临的挑战,充分考虑价值、利益、公平和设计的本质,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和现在的设计并提升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正面呼应时代要求,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人文设计”为基本设计理念和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时代的审美,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重视设计人才培养,提升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意对即可,答任三点即可)

6.D A.小说双线并行,除女人扫墓外,更多的写了肖伟犯罪之事。B.老婆的话反映的主要是对世风的不满和无奈。C.肖伟的行为反映的是不正之风对人们的损害,并不是经济上缺钱。

7.C 不是紧扣“行贿事件”,应是“一百万”,或“肖伟变相:偷抢女人的钱”。

8.创设优美意境,设置悬念,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空间。为小说增添了诗意美(艺术美)。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提示小说的主题重心所在,让人思索情节之下的深刻内涵。烘托“爸爸”的崇高。(允许符合此小说内容和艺术效果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9.通过肖伟为贿赂汪主任铤而走险,揭示行贿、受贿社会不正之风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通过“爸爸”,赞颂发挥余热、造福社会的高风亮节。(如有其他角度,合文合题即可,每个角度3分)

10.C

11.B“弃是谷神”错,文中“主稷”意为“掌管农业”或“做农官”。

12.B“国都”错,“三年成都”中“都”意为“城市”“大邑”。

13.(1)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贵”“骄”“事”各1分,句意1分)

(2)纵横五千里的领域,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四海之内,共同感激帝舜的功德。(“方”“荒服”“戴”各1分,句意1分)

14.四岳一致推荐;考察结果很好(或“舜内外为人均好”);试用有作为——试舜以五典百官,皆治;能力超乎常人——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只概括,不作解释也可。有3点给满分)

15.D 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

16.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17.(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白居易《黑潭龙》)/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屈原《离骚》)/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卢照邻《长安古意》)/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每处1分)

18.D第一处,选择“上苍馈赠”,与“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相应。第二处,由于“姹紫嫣红”指各种各样的花,与“光彩”不搭配,不合语境,所以选择“绚丽夺目”。第三处,“了然于胸”指心里明白,平淡,搭配也不是很好;“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用来比喻领导者们的构想像太阳涌出地平线一样,化无形为有形,形象恰切。第四处,从“伟业”的角度看,只能选“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波涛汹涌”用于描写波涛,没有比喻义。

19.D

20.借代:“用双脚丈量”代指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体现领导者的实干精神。

比喻:以“面纱”比喻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

拟人:“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凤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答出3点给5分)

21.A

22.地震是不可预测的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越提前不仅提示地震即将发生(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审题:这是一道文字类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概括地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历程,侧重点落在结果(建成自己的世界唯一的空间站)及原因(美国等西方的打压封锁/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上。

任务方向一一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即我们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中能得到哪些感悟和思考。应该从材料的因果关联中思考和感悟,西方封锁技术,打压中国发展,而中国航天事业却取得非凡成就,这是为什么,其中蕴含什么哲理?

关键词句:中国 打压封锁 核心技术 发愤图强

通过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可有不同角度的立意,选择其一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国家层面:中国在封锁中崛起。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中国崛起,震惊世界;中国,伟大的民族。中国精神一一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等。

哲理层面:置之死地而后生。自身强大了才有尊严。没有人与弱者合作。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其他合于材料内涵的立意亦可)

例文:

置之死地而后生

看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感触颇深。这一历程告诉我们: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靠别人是天真的,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生存。

西方的封锁和打压,是我们的耻辱,但也正是我们中国航天的动力。中国航天人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终于一雪前耻,扬眉吐气。我们以自己的强大,傲立于世界之林,谁还能小觑?

历史上,中国受“巴统组织”和“瓦森纳协议”限制,航空航天、军事技术、微电子、船舶航海等高端技术领域一直被封锁,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出来了两弹一星、核潜艇、北斗导航、量子加密通讯、超级计算机、歼-20隐形战斗机、高铁等等尖端技术产品。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东方雄狮。”这头狮子,遭受了万般磨难,终于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站了起来。中国是一个在战争的硝烟中崛起的国家,就像电视剧的主角一样,一次次让世界惊叹,绽放出无限光彩。

绝境,也能成为成功的一种元素。有的时候,我们被逼上绝路,因为情非得已,我们已经无法再做出其他的选择,这时,如果我们想要做某些事情也是最容易成功的。这时人会破釜沉舟,成功的几率大增,方到此时,能体会出这绝境的作用。

科学家搞试验,对一颗南瓜做了不断加压实验,最后这颗南瓜用刀砍不破,斧劈不开,最后只能用锯锯开。结果发现这颗南瓜为了抗拒不断增加的压力,适应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压力下分泌一种抗体,出现了质的变化。由此看来人类也一样,在逆境中生存,也会逐渐适应并激发其与困难抗争的能力,使自己逐渐地强大起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自然法则造就了一个恒定的食物链,鳄鱼在成长中经历了艰辛,为了适应生存它最后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说,遇到困难和打击,关键是不要把自己的遭遇给别人当反面教材,使别人在感悟你挫折的同时,吸取教训,而自己却成了悲剧生活中的主角。

面对打压,只有强大;面对封锁,唯有奋起。美国技术封锁的力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追赶的速度令他们害怕,我们日渐强盛,我们正在形成与强者对话的能力。未来的强国俱乐部里,中国一定是主角!

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舜,名叫重华。他家六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等到舜犯小错误,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生的弟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尧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舜都干得很好。

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硃,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他们的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都能够礼让;倕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姓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的十二州牧做事,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躲避和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四海之内,共同感激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祥瑞的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天帝。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未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以及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话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未理解“家”的作用3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恩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他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节选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未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节选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

C.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

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B.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4.简要分析材料一引用霍耐特话的作用。(4分)

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重构现代“家”的意义?(6分)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远的怀念

孙犁

一九三八年春天,我在本县参加抗日工作,认识了人民自卫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林扬。他是“七七”事变后,刚刚从北平监狱里出来,就参加了抗日武装部队的。他很弱,面色很不好,对人很和蔼)他介绍我去找路一,说路正在组织一个编辑室,需要我这样的人。路住在侯町村,初见面,给我的印象太严肃了:他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冬天的军装外面,套了一件那时乡下人很少见到的凤币衣,腰系皮带,斜佩一把大盒子枪,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望而生畏。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诗人远千里见面,是在他那里,由他介绍的。

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这种人我是很容易接近的,当然印象很好。

笫二年,我转移到山地工作。一九四一年秋季,我又跟随路从山地回到冀中。在我县都村,又见到了远,他那时在梁斌领导的剧社工作,是文学组长,负责几种油印小刊物的编辑工作。我到冀中后,帮助编辑《冀中一日》,当地做文艺工作的同志,很多人住在郝村,在一个食堂吃饭。

这样,和远见面的机会就很多。他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的。每次我给剧团团员讲课的时候,他也总是坐在地下,使我深受感动并且很不安。

就在这个秋天,冀中军区有一次反“扫荡"。我跟随剧团到南边几个县打游击,后又回到本县。滹沱河发了水,决定暂时疏散,我留本村。远要到赵庄,我给他介绍了一个亲戚做堡垒户,他把当时穿不着的一条绿色毛线裤留给了我。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我从延安回到冀中,在河间又见到了远}他那时柱着双拐,下肢已经麻痹了。精神还是那样好,谈笑凤生。我们常到大堤上去散步,知道他这些年的生活变化,如不坚强,是会把他完全压倒的。“五一”大“扫荡”以后,他在地洞里坚持报纸工作,每天清晨,从地洞里出未,透透凤。洞的出口在野外,他站在园田的井台上,贪馋地呼吸着寒冷新鲜的空气。看着阳光照耀的、尖顶上挂着露珠的麦苗,多么留恋大地之上啊!

我只有在地洞住过一夜的亲身体验,已经觉得窒息不堪,如同活埋在坟墓里。而他是要每天钻进去工作,在萤火一般的灯光下,刻写抗日宣传品,写街头诗,一年,两年。后来,他转移到白洋淀水乡,长期在船上生活战斗,受潮湿,得了全身性的骨质增生病。最初是整个身子坏了,起不来,他很顽强,和疾病斗争,和敌人斗争,现在居然可以同我散步,虽然借助双拐,他也很高兴了。

他还告诉我:他原来的爱人,在“五一”大“扫荡”后,秋夜趟水转移,掉在旷野一眼水井里牺牲了。

我想起远留给我的那条毛线裤,是件女衣,可能是牺牲了的女同志穿的,我过路以前扔在家里。第二年春荒,家里人拿到集上去卖,被一群汉奸女人包围,几乎是讹诈了去。

她的牺牲,使我受了启发,后来写进长篇小说的后部,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

进城以后,远又有了新的爱人。腿也完全好了,又工作又写诗。有一个时期,他是我的上级,我私心庆幸有他这样一个领导。一九五二年,我到安国县下乡,路经保定,他住在旧培德中学的一座小楼上,热情地组织了一个报告会,叫我去讲讲。

我爱人病重,住在省医院的时候,他曾专去看望了她,惠及我的家属,使她临终之前,记下我们之间的友谊。

听到远的死耗,我正在干校的菜窖里整理白菜3这个消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声。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

后未,我的书籍发还了,所有现代的作品,全部散失,在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却发见了远的诗集《三唱集》。

这部诗集出版前,远曾委托我帮助编选,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去做。远明知道我写的字很难看,却一定要我写书面,我却兴冲冲写了。现在面对书本,既惭愧有负他的嘱托,又感激他对旧谊的重视。我把书郑重包装好,写上了几句话。

远是很聪明的,办事也很干练。他很乐观,绝不是忧郁病患者。对人对事,有相当的忍耐力。他的记忆力之强,曾使我吃惊,他能够背诵“五四”时代和三十年代的诗,包括李全发那样的诗。远也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但他终于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他在童年求学时,在党的教育下,便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理想,处世的准则,待人的道义,艺术的风格等等。循规蹈矩,孜孜不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没有见过远当面骂人,训斥人;在政治上、工作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不良的作凤。我不只看见他的当前,也见过他的过去。

他在青年时是一名电工,我想如果他一直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也许还在愉快勤奋地操作吧。

现在,不知他魂飞何处,或在丛莽,或在云天,或徘徊冥途,或审视谛听,不会很快就随风流散,无处招唤吧。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

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人民大众。

(选自《孙犁散文集》)

文本二:

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

这两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

(选自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对于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的外表而言,文章更加注重表现他“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

B.“我”只在地洞里过了一夜就觉得窒息不堪,而远却在里面工作了两年。这一对比突出了远的坚忍顽强,甘于奉献。

C.“我”把远原来的爱人的牺牲写进长篇小说里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这也是当作家的“我”纪念烈士的一种独特方式。

D.结尾一段是“我”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对远作出的高度评价,堪称盖棺定论,蕴含了对远的深切哀悼和深情怀念。

7.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于细微处见匠心,如以一条绿色毛线裤串联多个人和事,折射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社会时代背景。

B.听到远的死讯,“我”只是觉得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声”,并未感到多么悲痛。这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允许。

C.远去世后,“我”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现在,面对书本,睹物思人,“我“心中既惭愧又感激。

D.文本一结尾从童年写到青年直到现在,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的经历,足见“我不只看见他的当前,也见过他的过去”。

8.文本一开头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如欲以“感情真挚,文字朴实”为题写一则《远的怀念》的赏析文字,请列出赏析要点并略作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已校尉,屯后王部全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②安得,而攻全蒲城。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钝弩,食其筋革。衣履穿决,形容枯搞。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币,随币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于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抱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于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即国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于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袍罕/数与羌接战/

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袍罕数/与羌接战/

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袍罕/数与羌接战/

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于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袍罕/数与羌接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B.崩是指帝王或王后死去,周代称诸侯死为薨,士人死称为不禄,卿大夫死称为“卒”。

C.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

D.迁,古代指官职的升迁、改任或降职。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头上,借着暴风骤雨,耿恭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

B.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耿恭曾上书朝廷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这违忤了马防的心意。耿恭后被弹劾下狱审治。

C.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于余人,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

D.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惜牺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履穿决,形容枯槁。

(2)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14.匈奴和车师攻打耿恭,耿恭只剩数十人,最后匈奴兵为什么解兵离去?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

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未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醉了,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6.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刻画行人攀登蜀道动作小心、神情惶恐的句子是“ ,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清感,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 ,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呜与共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耳熟能详 层出不穷 蔚为大观 写照

B.深入人心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见证

C.耳熟能详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写照

D.深入人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见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B.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C.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D.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20.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科学与人文都尊重客观事实3科学当然是如此, ① 。李白过庐山,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后人批评李白:“烟“怎么是紫的呢?应是七彩续纷,不可能是紫颜色。但是,光在行进中,遇到阻碍物时, ② ,如透射、绕射、衍射、反射、折射、漫射等。( ),而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跟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的时候,光波就发生了漫射)而漫射强度同光波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紫光在可见光中光波又最短。李白看香炉峰时,水珠直径很可能与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才导致了紫光的“全漫射”,“生紫烟”自然就不足为怪了。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必定是从实际出发的,他们的作品首先必须是来源于生活的,然后, 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光在行进时遇到阻碍物体 B.物体成为光行进时的阻碍

C.光在行进时与阻碍物相遇 D.当物体阻碍了光的行进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3”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千800字。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

C.“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理解错误。据原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

D .“20世纪初以来,…… ‘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理解错误。原文:“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运用了“即使”,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逻辑混乱。

2.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理解错误。原文:“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家”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3.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

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B. 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引用论证作用的能力。

答案:(1)引用霍耐特的话,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更能证明本段的观点“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可知,引用霍耐特的话,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并在本段段末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的结论。)

(两处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

(2)引用名家的观点,可以更具权威性,更具说服力。故结合两处引用可以概括为:引用西方名家的观点,指出西方自由主义者观点的错误,有针对性;用以推断出自己的结论,有说服力。(2分)

分析:(1)(第一处,由原文“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可知),引用霍耐特的话,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更能证明本段的观点“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

(第二处,由原文“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可知,引用霍耐特的话,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并在本段段末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的结论。(两处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

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案:(1)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1分)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1分)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1分)

(2)重构现代“家”的意义:构建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关系;(1分)充分发挥“家”的教育作用,培养有德性之人,把以己为中心的“私”变成以“己”及人的爱,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家庭关系;(1分)认识“家”作为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港湾的意义,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体现其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1分)

分析:(1)据材料一中“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

据材料二“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可知,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

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

(2)由材料一“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可概括为:构建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关系。

由材料一“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可概括为:充分发挥“家”的教育作用,培养有德性之人,把以己为中心的“私”变成以“己”及人的爱,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家庭关系。

由材料二“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可概括为:认识“家”作为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港湾的意义,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体现其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

6.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不正确,作者只是评价远无负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深切哀悼”不正确,结尾一段的感情主要是赞扬、怀念。故选D。

7.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B.“并未感到多么悲痛”不正确。远的死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声”,可见震撼之大,悲痛之深;“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也反映了“我”的悲痛之情。

C.“远去世后,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不正确。从文本看,诗集在远生前就有,且可能是无意中被放入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的。

D.“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的经历”的说法言过其实,作者只写了他童年、青年时期,对于去世前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未概括,故或“完整地概括”不准确。

8.①回忆“我”第一次和远见面的经历,逐步引出主人公远,使行文宛转迂曲。(2分)②借路一来衬托远温和儒雅的形象,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分)

9.要点示例:①感情真挚。《远的怀念》先回忆与远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诸多琐事,寄寓作者深挚的感情,(1分)后毫不掩饰地抒发对远的深情怀念与热切赞扬,纯为肺腑之言,读之令人动容。(2分)②文字朴实。《远的怀念》 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文字都朴素无华,不事雕琢,不求华美,而质朴厚重,简练精当,极富表现力。(3分)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风格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题干提示了要从“感情真挚,文字朴实”的角度来写,我们可以在文中选择相关内容来阐述。

“感情真挚”一条,从作者清楚记得和远的第一次见面,每一次见面的情况、细节,远曾送“我”的毛线裤、委托“我”写的书面等可以看出,尽管并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越是这些平凡琐事,越可见作者对他的感念怀念之深,才会记住这么多的细节,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文章结尾部分,作者记叙远一生的事迹,说“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人民大众”,直接抒发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令人感动。

“文字朴实”一条,孙犁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散文一向有清新质朴的特点。本文更是毫不雕饰,不追求文字的华美,叙事时平实质朴,如“我给他介绍了一个亲戚做堡垒户,他把当时穿不着的一条绿色毛线裤留给了我”“精神还是那样好,谈笑风生。我们常到大堤上去散步”“他曾专去看望了她,惠及我的家属,使她临终之前,记下我们之间的友谊”“远明知道我写的字很难看,却一定要我写书面,我却兴冲冲写了”等,两人交往的过程朴实动人,作者写起来宛如历历在目,却能令人感到他心中对友人的惦念。

抒情时“他也总是坐在地下,使我深受感动并且很不安”“他是我的上级,我私心庆幸有他这样一个领导”“现在面对书本,既惭愧有负他的嘱托,又感激他对旧谊的重视”“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没有刻意煽情,而是发自内心地抒发自己的感受,简练而精当,富有感染力。

10.C

11.D(“第二次迁升”错,应指“两次迁升”)

12.B(“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错,耿恭上书建议窦固“坐镇安抚凉州”,而不是“马防”)

13.(1)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大意1分,“穷困”“形容”“穿决”各1分)

(2)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大意1分,“承旨”“忧”“怨望”各1分)

14.(1)匈奴兵中毒箭,创口溃烂,大惊失色。(2)耿恭趁着暴风骤雨,杀伤很多匈奴兵。

(3)匈奴兵震惊害怕,以为汉兵是神人。(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朝廷)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

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左鹿蠡王两万骑兵攻打车师。最终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正巧这时显宗皇帝去世,救兵没有来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敌人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登上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于是拉开强弓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相互传说道:“汉兵真是神人啊,太可怕了!”于是解兵离去了。

第二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时窦固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宜赐予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由于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

(因此)获罪被朝廷征召回京,把他下狱审治,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

14.D,【解析】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D项属无中生有。故选D。

15.①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放人的劝慰做了铺垫。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②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①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②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③夜雨冈头食榛子 杜鹃口血老夫泪(李贺《老夫采玉歌》)

18.D

19.C

20①增文势:句式相对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2分)

②广文义:由人到馆,由中华文明到中国精神,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的概括出此次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的现实意义。(3分)

21.选A(全句叙述话题是光,排除BD,“遇到阻碍物体”与“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跟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是产生漫射的条件。故选A。)

22.①人文也是如此 ②发生各种光射现象 ③才能高于生活(每点2分)

23.【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分析】

一、审题:读材料,找话题

1.《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材料的第一层。格言中有三组关键词:贫贱与富贵,苦境与乐境,善处与不善处。中心话题是“苦与乐”,思辨关系是苦与乐的转换,观点态度是不在于你是贫贱或是富贵,而在于你是否“善处”。

那么怎样才算“善处”呢?

2.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材料的第二层,含两个方面内容。

①李大钊的话,从“劳动”这一角度理解苦境与乐境,观点态度——“劳动者是快乐的,劳动也可化苦为乐”。

②《中华圣贤经》这幅对联,从“吃苦”这一角度来理解苦境与乐境,上下联内容形成对比,观点态度——“吃苦,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闲人就是废人”。

材料的第二层是对第一层苦乐如何“善处”的解答,旨归于“劳动”“吃苦”。 

3.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材料的第三层。“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强调苦与乐的思辨关系,作文和思辨性要体现出这种转换关系。“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强调“境”与“心”,也说是苦境乐境是由“心境”决定的,这一句由现象到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作文立意的重要核心。“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暗示作文话题要结合人生实际感悟。

作文要求“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启示意义就是要写出你的“你的感悟与思考”。

二、立意:扣概念,找角度 

作文话题是“苦与乐”,这是一处比较宽泛的话题,得找到一个角度来论述这两者间的思辨关系。这是所有思辨话题作文的共性。也就是说,话题是一个大概念,800字左右的篇幅,想要把一个比较大、比较粗象的概念,而且还是在两者甚至是三层关系中论述得清楚明白,肯定做不到;即使做到了,也必然是大而空,或者大而无当。

1.抓住主要话题的概念内涵

作文立意形成过程,先分抓住主要概念,从概念内涵入手。内涵理解越精细,立意越精准。

(1)苦与乐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贫贱是苦境,是从物质地位角度来思考,功利且世俗。物质贫乏、地位低下就没有快乐吗?这种观念显然偏激。只要善于自处,贫贱者依然也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化妆品买卖不来青春,金钱买不来爱情,豪宅买不来家的温馨”一样的道理。

富贵是乐境,这也是从物质地位角度来思考。富且贵当然是人生的追求,我们不否认;但是富贵者如若不珍惜,一味贪求奢侈享乐,追求声色犬马,为富不仁,身贵失范,这样的心境最终换来的是乐级生悲。从高官腐化腐化堕落沦为阶下囚,到明星失德被封杀,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谓的苦与乐,就是一种心境,你认为他苦,他便苦;你认为他乐,他就乐。这是一层内涵。还有更深层内涵,那便是苦乐观,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价值观。苦与乐的思辨话题,我们的重心是“乐”。如何理解“乐”,这背后就有对这一概念的价值观认识,“乐”是一种心境,也就是积极向上的心境来面对你生的苦,从苦中求乐,变苦为乐。

(2)心境

心境又叫心情,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苦为何变成乐?乐为何又变以成了苦?全都由“心境”来决定,所以一个人苦乐与否,在于他对自己的内心调控得怎样,这就是《格言联璧》所言,要“善处”。

心境也是一个大概念。怎样才算得上“善处”?什么样的心境才算积极向上的心境,以达到“乐”的人生境界?什么样的心境呢?这是作文立意时不可围绕开的话题。作文时不能空谈心境,得把心境具体化到某一点上。

从“心境”角度来谈苦乐,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苦乐之境。

比如李大利说的“劳动”,《中华圣贤经》说的“吃苦”(其实劳动和吃苦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把心境具体化的表现,从劳动(吃苦)这一心境去解开“心结”,作文就能扣住主话题,从小角度切入,以小角度精准撬开大话题。

2.综合话题概念进行精准立意

“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命题方提出的第五点立意,个人认为是最标准的立意。因为考场作文的一个特性,那就是材料作文得看材料,特别是作文要求的第一句“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材料先提出“苦乐转换在于人的善处与否”这一话题,接着举对李大钊的话和对联的内容,对如何“善处”从“劳动和吃苦”这些角度加以引导,最后以“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做结。注意,“以上论述”饱含了李大钊的话和对联的内容。劳动精神,吃苦意识,苦乐观念,加在一起,就是新时代青年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话题转换过来,如果考生没有从“劳动与吃苦”角度写苦乐,行不行?这就要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从作文材料角度来看,材料是作文立意之源,精准的立意从材料中来。教会学生写作时细读材料,特别对于带有思辨性话题的作文,尤其重要。如果不写“劳动与吃苦”,那么反问,作文提供这些材料做什么用?或者从另一方面思考,写了“劳动与吃苦”,是不是更合作文“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这一要求?是不是所有立意中最精准的哪一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其次,从作文立意的开放性角度来看,好的作文题目都是有一定开放度的,以满足不同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果心境仅是从“劳动与吃苦”角度来写,难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考场作文千人一面,那也不好看。作文只要能从心境角度谈苦乐关系,把二者关系说透彻,也算可以。

以下是命题方参考立意,非常棒!

①苦境乐境,都是心境的投影,和世界无关,和别人无关,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

②苦境不馁,乐境不骄。

③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④乐境容易生发祸端,苦境可历练心智。

⑤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

⑥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分)(具体标准略)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