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福建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2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长期未得任用,闲居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②翁媪(ǎo):老翁、老妇。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头两句点明环境和地点,勾画清新秀丽的农村环境。

B. 上阕三四句老年夫妻借酒相互“媚好”,表现了和谐幸福的生活场面。

C. 老年夫妻的三个儿子中,小儿子最为调皮,但深受父母喜爱。

D. 理想的破灭,使词人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23. 有人评价这首词“平中显趣”,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下阙简要分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登黄鹤楼

陈恭尹

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

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云水,粤客归心向洞庭。

莫怨鹤飞终不返,世间无处托仙翎。

[注]:①陈恭尹:明末清初诗人。1659年南明覆亡,为抗清而奔走的诗人见大势已去,决定从河南回故乡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途径武昌登临黄鹤楼写下此诗。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四句,汉阳的山色本是静止的,可是青苍一片,居然渡江飞来,写活了巍然不动的青山,气韵生动。

B. 诗歌第五句化用崔颢《黄鹤楼》的诗意,昔人已去,白云千载,暗喻家国巨变的深慨,虽未言愁但愁绪深沉含蓄。

C. 诗歌第六句从时间悠远写,勾画了诗人自己的遗民形象,复兴无望,只好南归,悲愤之情溢于言外。

D. 第八句诗人以世间之大和黄鹤之小作了强烈的对照,偌大的世间却容不了小小的黄鹤,暗示故国已经不堪回首。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此观点赏析“郊原草树正凋零”“鄂渚地形浮浪动”两句。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 下列对《南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 “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15. 《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 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 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 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22. 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残,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居夔州时所写,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 第三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显示出节气的变化。

C. 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 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富有生活情趣。

1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 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17. 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一)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琵琶行(节选)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2. 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表现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B. 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衬托了弹筝女子的形象。

C. 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

D. 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

23. 请比较两首诗,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

 

 

 

福建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2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长期未得任用,闲居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②翁媪(ǎo):老翁、老妇。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头两句点明环境和地点,勾画清新秀丽的农村环境。

B. 上阕三四句老年夫妻借酒相互“媚好”,表现了和谐幸福的生活场面。

C. 老年夫妻的三个儿子中,小儿子最为调皮,但深受父母喜爱。

D. 理想的破灭,使词人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23. 有人评价这首词“平中显趣”,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下阙简要分析。

【答案】22. D    23. 平中显趣”的“平”在于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趣”尤其在于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错误,这里指作者远离朝廷,在乡间闲居的现实情境,表现了对乡村的热爱之情。理想的破灭使他更关注乡村生活,以之为乐。而不是刻意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词人始终没忘恢复中原救国救民的志向。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段运用白描手法,简单的把一家五口的乡村生活情态显现出来,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躺在溪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顽皮、活泼可爱劲儿和盘托出,运用了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增强可读性,给人身临其境的画面感。

所以文章显得“平中显趣”。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登黄鹤楼

陈恭尹

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

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云水,粤客归心向洞庭。

莫怨鹤飞终不返,世间无处托仙翎。

[注]:①陈恭尹:明末清初诗人。1659年南明覆亡,为抗清而奔走的诗人见大势已去,决定从河南回故乡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途径武昌登临黄鹤楼写下此诗。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四句,汉阳的山色本是静止的,可是青苍一片,居然渡江飞来,写活了巍然不动的青山,气韵生动。

B. 诗歌第五句化用崔颢《黄鹤楼》的诗意,昔人已去,白云千载,暗喻家国巨变的深慨,虽未言愁但愁绪深沉含蓄。

C. 诗歌第六句从时间悠远写,勾画了诗人自己的遗民形象,复兴无望,只好南归,悲愤之情溢于言外。

D. 第八句诗人以世间之大和黄鹤之小作了强烈的对照,偌大的世间却容不了小小的黄鹤,暗示故国已经不堪回首。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此观点赏析“郊原草树正凋零”“鄂渚地形浮浪动”两句。

【答案】17. C    18. 1)“郊原草树正凋零”,描写了旷野草木枯凋零落,天地间一片凄凉的景象,诗人内心的空虚迷惘,以及失家亡国之情尽在不言中。

(2)“鄂渚地形浮浪动”,表面上写的是沙洲在浮浪中起伏浮沉,实际上映射了社会的动荡、朝代的更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激荡不安的心境。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诗歌第六句从时间悠远写”错。第六句不是“从时间悠远写”,而是“写空间”,一笔勾画了诗人自己的遗民形象,复兴无望,只好南归,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结合注解①,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知道陈恭尹为抗清而奔走的诗人,1659年南明覆亡,见大势已去,决定从河南回故乡南海,途径武昌登临黄鹤楼写下此诗。然后结合题干中问题指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即对诗句的赏析要围绕“一切景语皆情语”。

赏析“郊原草树正凋零”一句时,先明确此句景物描写的特点,如郊原岁暮时草木凋零的景象,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感知诗人面对天地间一片凄凉之景,内心的失家亡国之情尽在景中。

赏析“鄂渚地形浮浪动”一句时,依然先分析此句的写景特点,“鄂渚地形”在“浮浪动”,诗人由此想到抗清大势已去,朝代已经更迭,内心如同这浮浪一样动荡不安,情景融于一体。

由此可见,“郊原草树正凋零”“鄂渚地形浮浪动”两句都体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 下列对《南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 “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15. 《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答案】14. C    15. 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②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误,《登高》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可见作者正漂泊异乡,远离家乡,为了躲避战乱,只能在他乡“偷生”,表达了浓浓的羁旅之苦、思乡之苦。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永念皇恩。自己此时年老多病,征战他乡,表现的是对自己年老多病之苦。

未见有知音”,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表现了自己孤独与无人赏识的痛苦。

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 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 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 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22. 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21. C    22. 细节描写,本诗颈联细腻的描画出了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的画面,表现出自己经过漂泊后,暂获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而《江村》的颈联表达了诗人经过漂泊后,暂获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情。《登高》颈联主要表达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哀。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项,“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错,本诗写饱尝颠沛流离之艰难的诗人,获得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的愉悦,不能体现“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这道题是两个小题目。

1)分析颈联在表达情感方面运用的表现手法。

颈联是“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孩子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这两句采用细节描写,诗人细腻地描画出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杜甫来说,这种暂获安定生活是多么愉悦、闲适啊。

2)比较分析本诗颈联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

本诗颈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写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这样的场面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啊,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所以,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暂获安定时生活的愉悦、闲适。

《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登台”,表明诗人是高处远眺。“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对于“秋”,诗人是“悲”的。“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万里”“常作客”的羁旅愁与“多病”“登台”的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表达了诗人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哀。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残,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居夔州时所写,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 第三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显示出节气的变化。

C. 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 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富有生活情趣。

1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C    12. 冬至这一节气的到来和眼前景物让诗人联想到了故乡,诗人内心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想到故乡和异乡的景物没有什么不同,诗人举酒尽兴,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享受生活的情怀。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C项,“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赏析有误,“小至”说明诗句描述的是冬日景象,颈联中的“待”“将”“欲”都说明是即将进入春天,但春天还没有到来。颈联描写的是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楚诗句中哪些写景,哪些写事,哪些写情;其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虽问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但仍要结合全诗来理解。律诗的结尾一般直接表明诗人的思想情感,但也是在前面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行。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这一时令,叙事、写景、抒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首联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颔联承接首联第一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用来测时令变化的律管已飞出了浮灰,预示着新的节气到来。颈联写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的梅花冲破严寒将要绽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尾联写眼前景物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乐观豁达的胸襟。

【点睛】诗歌鉴赏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读懂诗歌要知人论世、把握时代背景、诗中的情景关系、题目、注释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 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17. 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答案】16. D    17. 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②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结合诗句联系作者的情感分析。首先要读懂诗:“春岸”两句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偷生”两句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老病”两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百年”两句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一)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琵琶行(节选)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2. 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表现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B. 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衬托了弹筝女子的形象。

C. 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

D. 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

23. 请比较两首诗,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

【答案】22. C    23. 异:①《琵琶行(节选)》详细描写了弹奏的整个过程;《夜筝》不详写过程,只突出“声停处”这一细节。②《琵琶行(节选)》重点描写了诉诸人听觉的音乐本身的特点;《夜筝》未正面描写听到的音乐。③《琵琶行(节选)》细致地描写了演奏者的动作,《夜筝》则突出了演奏者的形象。同:①二者均写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意境;②二者均描写了一个伤感的演奏者形象。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包括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诗句结构的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C项“连用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错,表现了弹筝女子旁若无人,专注演奏的情景和精神状态。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描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整首诗,明确描写对象,概括形象特点。从内容安排、意境营造、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本题是比较阅读,作答时答案应分成两个方面,即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内容上看,《琵琶行》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详细描写整个演奏过程,展现琵琶女悲惨的身世遭遇。而《夜筝》诗人注重对素材的剪裁提炼,对音乐的描写只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豹。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引起读者对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