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元月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元月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内在因素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与扩散。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攻击人体、动物引发病患的微生物,包含细茵、病毒、真茵、寄生虫等。相对于其他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因素,微生物具有隐蔽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极易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

事实上,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下,由病原微生物原因导致的生物安全危机从未曾远离过我们,国家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通过微生物病毒来赢得战争和掠夺资源的例子屡见不鲜。从15世纪末,欧洲人将带有天花病毒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致使瘟疫在印第安人中肆虐;到21世纪初美国五角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后的一年时间,美国民众长时间处于面临炭疽病毒袭击的威胁和恐慌中。微生物由于其自身具备的隐蔽性特征,极易被应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微生物制造的生物武器由于其研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取材简易且攻击范围广泛,经常为国际恐怖组织所利用,对国家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在国际恐怖主义扩散加剧、传染性疾病肆虐、生物技术滥用误用等现实背景下,亟需对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生物威胁进行重新认识与深入评估。

与此同时,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是与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相对应的微生物安全威胁。微生物耐药,是指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抗体,致使抗微生物药物不能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在微生物引发的病害中,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由于其攻击靶点的殊异可分为3类:(1)干扰细茵DNA的复制和损伤修复;(2)影响细茵关键蛋白的合成;(3)破坏细茵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当下抗生素药物被大量应用于流行性疾病的治疗,致使微生物针对抗生素的攻击靶点形成了相对应的多种耐药性机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治愈疾病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耐药性的增强而不得不增加药量,使药品积累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一旦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到一定程度,将对人体的病毒免疫力造成极大破坏,最终导致普通的抗生素药物无法对人体的一般性疾病形成治愈。试想人体一旦在微生物耐药性的长期作用下,对流行性病毒丧失应有的抵抗力,那么人类的卫生医疗健康必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新时代形势下,微生物安全问题与公共卫生、生态安全等领域相互交织,已成为我们亟需关注的生物安全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微生物安全以及相关的微生物科技、微生物经济利益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已成为大国之间竞争博弈的重要筹码与战略新边疆。基于微生物的特定属性而言,微生物安全威胁具有突发性、隐蔽性、辐射性、多样性等特征。微生物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极易由危害民众健康演变为危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在当前的历史时期,一般性的微生物安全威胁尚处于可控范围。但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新型传染性疾病的不断爆发,由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亦会升级叠加。故而,全面管控微生物威胁对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意义深远、至关重要。

(摘编自《全面防控微生物威胁是维护生物安全的必要保证》)

材料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是人类要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生态环境间存在多重复杂的相互关系。在生物圈中,微生物遍布一切生物群落,并在生物群落中作为分解者承担疏导物质循环的关键性作用。一旦生物群落中缺乏微生物对物质的分解处理,将致使有机质相互叠加堆积,进而直接抑制生物群落自身的生存发展。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一旦为之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表现出极强的去污能力。因此,人类持续探索通过培植相应的微生物,用以净化海洋、淡水以及土壤生态系统。可见,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与净化被污染的生态系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应用于生态治理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使微生物资源得以妥善利用,将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微生物对于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改善产生裨益的同时,亦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效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许多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危害。例如,在我国淡水生态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氮、磷等物质在水体中导致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在藻类生物死亡后,水中的需氧微生物会将其逐渐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当水中氧气消耗殆尽后,厌氧微生物会继续对水生物进行分解,最终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水体恶化,对水体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可见,微生物对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趋向于绿色转型,如何统筹生态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情况下,唯有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微生物技术发展与我国的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此既能让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又能全面抑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微生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促进性因素。

(摘编自《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践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韶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内在因素不止一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与扩散。

B.病原微生物种类多,隐蔽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大,非常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破坏。

C.历史上,国家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通过微生物病毒来赢得战争和掠夺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D.微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发挥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又要抑制其负面效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抗体,形成耐药性以后,用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就会失效。

B.病原微生物针对抗生素的攻击靶点形成了多种耐药性机制,这与人类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相关。

C.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论何时都是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

D.当前的历史时期,由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可能升级叠加,这是由千人类对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不可能引发生物安全危机(3分)

A.恐怖组织利用微生物制造生物武器,并发动恐怖袭击。

B.某国为应对新冠肺炎,在实验室培养病毒样本并研究。

C.各大医院在应对普通流行性疾病时,大量使用抗生素。

D.人类活动导致两极冰层融化,冰层中的病毒再次活跃。

4.某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请你参考材料二,给当地政府提出两条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具体措施。(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Il(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默契(节选)

林斤屙

韩姐,小孙,大聪,是店里百货组的售货员。她们三个人中间,如果细细看起来,有一种十分动人的东西。好比这一天,是轮着韩姐出车下乡的日子,可是有个生产队来了电话,她得去专门解决“水车牙轮"呀。韩姐还没挂电话呢,小孙已经去栓点车上百货,准备替班出车了。小孙还在车跟前站着呢,大聪已经来到柜台,操持着开店了。她们中间,还没有来得及商量研究。就是来得及,好像也用不着什么解释说明等等。听说那赛球的运动场上,一号一起跑,二号就知道悄悄地插到哪个方向去接应,三号立刻张手跺脚,堵住那一路,……这叫作“默契"。

三个人当中,韩姐来得最早。一九五八年的时候,许多家庭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韩姐就是其中的一个。刚来,也是有些不习惯。她说:“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

因此接待顾客中间,不免生些闲气。按她的秉性,本当发作发作,可又只能闷着,不久闹了场病,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商店里的书记,就在这间东厢房里,给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把侍候一个人一个家和为人民服务,作了种种比较。等她恢复康健,又带她上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水利工地,那是锻炼思想的大学校。她这才走出家庭小圈子,跨进了建设的行列。她为工地上的铁丝草绳水碗土筐,四处奔走。她的腿勤嘴快,日渐出了名。水利工程结束,大家还是找她,她更加一抓到底,决不半路撒手。好比早晨来的电话,水车缺个牙轮。百货根本不卖五全零件,商店也从不修理机器。可是生产队不往别处打电话,径直来找韩姐。听说有时候,有的队长为买点东西意见不合,也来韩姐这里告诉呢。

韩姐又到哪里去找牙轮呢?生产资料门市部,没有。修理合作社,没法解决。她一点也不奇怪,要是眼面前办得到的,生产队还会来找她吗?又上建筑仓库绕了一转,紧跑紧赶,已经晌午了,这才有些着急起来。麦子浇不上返青水,少打多少根食呀她这里问那里打听,有人帮她出主意,说改装了电井的地方,作兴还有水车零件闲着。又打听什么地方新近改装,跑出去四十多里,可是人家的旧水车,已经处理了。又跑了十来里,才从刚卸下来的一个水车上,现拧下一个对口的牙轮来。

韩姐是一员闯将,一员先锋。远近知名,来去如凤。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一九六一年,小孙高小毕业。本来进工厂学车工,可是厂里一时用不着那么多人,转到商店来了。她虽说不吭声,可是不高兴,闷着头走进走出。韩姐几次拉着手问她,也只说了个:“头疼。"

后来着了凉,真正头疼发烧。也就在东厢房里,这回是韩姐给疯药熬稀的,刷冼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小孙没有家庭的牵挂,她们谈的是劳动,社会主义的劳动。不论是坐着写字,或是站着干活。站在车床跟前,或是柜台里边,都不分高低贵贱。她们谈的是前途,只要为人民服务,都有光荣前途,行行出状元……

小孙的思想一打开,就坚守岗位,稳稳当当,到现在也有几个年头了。可是要搜集她的先进事迹,又很不容易。仿佛只不过韩姐的许多奔走,有她在后边替班吧。替班站柜台,替班进货盘货,替班出车。替韩姐出车,又想着家里要盘货,搭给大聪一人太繁重,她一蹬一个劲,一身的汗水。论在外边跑牙轮,是韩姐跑的。论家里独自盘了货呢,是大聪。可是里里外外,少得了这位蓝布衣服青布鞋,不多言不多语的小孙吗?

小孙是一员硬里子,一员守将。她的事迹,往往藏在别人的事迹里边。今年百货组选组长,选的是她。

大聪是一位中学毕业生。去年来到商店,挺拔利落,水葱一般。可是她的脑子里,有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副对子:十年寒窗卖针线一生事业站柜台

有这么两句话作怪,水葱一般的人,也得三天两头头疼脑热呀。韩姐常不在家,这回是小孙在东厢房里,为她疯药熬稀的,刷冼脏衣裳。她们三个,日常守着炉子读毛主席的书,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卖针线,柜台又是个什么岗位。你看现在,韩姐孙姐一不在家,她就是店堂里领头禅土开张的人。你看站柜台才多少日子呀,一个人顶一堆,一清二楚盘了货,还挤在布匹组里量布头呢。

这是一员心灵手巧的新人。她的面前,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可是究竟是怎样的一员将呢?目前好像还不能定型。前些日子,推选她进城去参加售货技术比赛大会。这位“初生之犊",竟只用了十八秒钟,把四个玻璃瓶捆扎牢固,还带有手提环,荣获第三名。可是高高兴兴往回走的时候,竟又用了九元多钱,买了一双鹿皮扎花手套。这要在农村里戴出去,一不合用,二来也太显眼了。

当天晚上,为了这十八秒钟的捆扎瓶子,也为了这九元多钱的扎花手套,三个人围在炉边,谈了小半夜。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东厢房里好不热闹。

她们就是这样走到一块来的。如果这中间真有那叫作“默契"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在奔腾的运动场上,博得了千万人的喝彩。这东西在万里长空,英雄战斗的长机僚机之间,又如惊雷急电,振奋人心。在乡村商店,十分家常的劳动中间,这东西又溶溶如山泉村酒,让人心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一年的年代表述看似随意,却给小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那是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

B.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之前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到百货组工作时却有相同的经历,都经历了思想转变的过程。

C.大聪脑子里的那副对子说明她对“卖针线”的工作有不满情绪,九元多钱买扎花手套,说明她追求物质享受。

D.韩姐费了许多时间,跑了很多地方,最终找到了急需的牙轮,作者想要借此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人物称谓极有特色,“闯将”一个“闯”字,很能表现韩姐风风火火的作风;“硬里子”则形象地表现了小孙是个优秀的配角,是店里的多面手。

B.小说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较少,但是极富表现力,“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头疼”

这样的语言描写既符合人物身份,也有利于表现人物心理。

C.“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此处描写既富有生活气息,营造了欢快的氛围,又巧妙地交待了三人“谈了小半夜”的结果。

D.小说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结尾处用“长机”与“僚机”的关系,“山泉”与“村酒”的关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三个人之间相互配合,心有灵犀的“默契”。

8.有人说小说的结构是“苦心经营的随便”,请就此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4分)

9.小说中的韩姐、小孙、大聪之间为何会有高度的默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契丹聚兵近。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官势族筑园拊侵惠民河以故河寒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

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B.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C.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D.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工部员外郎,官职名。工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长官为工部尚书。

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千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孝顺父母。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岁已老,包拯就推辞不去,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后,才出去做官。

B.包拯关心民生。契丹在边塞聚集军队,朝廷命令他去河北征粮,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

C.包拯为人有原则,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他人,和旧友、亲戚同乡也都断绝了往来。

D.包拯为官清廉。虽然地位高贵,但是衣食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对子孙为官也严格要求,不许贪赃枉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14.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而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袚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西湖景色之秀美,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如此美景让诗人留恋。

C.这首诗善用比喻,如颈联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贴切又新颖。

D.“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H的西湖之美。

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写世间万物的变化就像江水一样,不断流逝,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逝去;也像月亮一样,“ , "。

(2)《送东阳马生序》中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而作者“ ,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3)春社是汉族最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主要内容是祭祀土地神,以祈求农事丰收。在古诗词中,“春社"经常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诗心“本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天然文化基因, 。可惜的是,有多少人在嘈杂喧闹中流于自怨自怜或自夸自恋的浮夸,对平庸和碎片化信息 ,斩斩忘却了血脉里的传统文化因子。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的自我质问,也许是夜阑凤静之时,你我都会兴发的自我质问。身体是自己的,又仿佛不是自己的,为 而活,为房子存款而活,为许许多多丢不掉的牵挂而活着。

能不能暂时丢下这些营营的忙碌,让灵魂诗意地栖居,让“此身“真正属于自己?外卖小哥雷海为做到了,民警陈曦骏也做到了。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融在血脉中的种子只要 ,泥融沙暖,它就能发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 随波逐流 养家糊口 春风化雨

B.薪火相传 随声附和 安身立命 惠风和畅

C.源远流长 随声附和 养家糊口 惠风和畅

D.薪火相传 随波逐流 安身立命 春风化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

B.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仅是诗词大会总冠军的炫目光环,而且是作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借由诗词超越庸常。

C.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仅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且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

D.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诗词大会总冠军的炫目光环,而是作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借由诗词对庸常的超越。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l(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今年4月份以来,()。它们从栖息地西双版纳一路向北,一度到达昆明市。在大象萌照和流量背后,关于这群远行大象之外的讨论同样热烈,很多人把原因归于 ① 。对此,专家表示,根据多年研究观察,亚洲象喜食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需要水源和森林隐蔽场所休息。实际上,保护区内的森林保护得很好,树木高大茂密,森林郁闭度高会导致 ② ,当大象食物减少时,就会走出森林,到保护区外的土地栖息觅食。

此外,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 ③ ,这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河流栖息地,也有助于种群间的基因流动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公众关注的热点是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

B.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引发公众关注

C.公众把目光聚焦到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上

D.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被公众热议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A 项"最重要"的表述错误 ,原文表述为"极具代表性"。

2.B

【解析】A项 ,"就会失效"错误 。原文表述为"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一 旦在 日积月累中提高到 一定程度 ,将对人体的病毒免疫力造成极大破坏 ,最终导致普通的抗生素药物无法对人体的一般性疾病形成治愈";C项 ,原文有"在微生物引发的病害中"这 一 范围界定 ,而非"无论何 时",且它只是最主要威胁的一种;D项 ,对"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可能升级叠加"的原因分 析不全面 ,原文中还有"新型传染性病毒不断爆发"的原因 。

3.B

【解析】由材料可知 ,恐怖组织制造生物武器 、人类滥用抗生素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恶化 ,都 可能导致生物安全危机 。B项提到的在实验室研究新冠病毒 ,是人类应对生物安全危机的 一 种方式 ,应该是安全可控的 。

4.①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 ,控制含氮 、磷等物质的污水排放 。(2分)②人工清理 ,或培植 天敌来控制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 。(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赋分)

【解析】材料二第二段将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表述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氮、磷等物质在 水体中导致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因此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 ,一方面要控制氮 、磷等物质的排 放 ,另一方面要控制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

5.①材料一着眼于微生物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 ,先从"病原微生物"和"微生物耐药"两个角度对微生物安全威胁进行溯源 ,最后指出新形势下防控微生物安全威胁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分)②材料二着眼于合理利用微生物技术 ,先指出微生物在生态治理等方面具备的优势 ,再论述微生物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等副效用 ,最后提出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的发展 ,将微生物技术发展与我国的生态治理有机结合的观点 。(3分)

【解析】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 ,首先要抓住文本论述的核心概念或核心问题 ,再思考作者是如 何围绕核心概念 、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 。

6.B

【解析】A项 ,"个人主义盛行"分析有误 ,那个年代是集体主义的年代 ,文中"为人民服务"等多处表述可以参考;C项 ,"追求物质享受"言之过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大聪又是 一 个年 轻的姑娘 ,所以判定她"追求物质享受"是不合适的;D项,"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对 作者的写作意图判断有误 ,作者把这件事讲得比较细致 ,主要是为塑造韩姐一 心为集体 ,不达 目的不罢休的人物形象 。

7.D

【解析】"用·山泉,与·村酒,的关系做比喻 ,形象地说明了三个人之间相互配合 ,心有灵犀的 ·默契,"分析有误,"山泉"和"村酒"的比喻 ,主要是为了说明这种"默契"带给人的心理感受 。

8.①小说主体部分三位主人公的故事相对独立 ,看似结构松散 、随便 。(1分)②作者用韩姐找牙轮的故事把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勾连起来 ,又用球场上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作比喻 , 首尾呼应 ,表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苦心经营"。(2分)③看似"随便"的结构实则便于集中塑造人物形象 ,"苦心经营"的主线和首尾呼应的比喻又利于主题的表达。(1分)

【解析】解答本题 ,首先要着眼于"苦心经营的随便",结合文本 ,分析"随便"和"苦心经营"在小 说中的具体体现 ,再思考作者如此安排结构的用意 。

9.①三位主人公经过思想转变 ,均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这一 工作宗旨 。(2分)②三位主 人公各有所长 、性格互补 ,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相互配合 。(2分)③三位主人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 ,关系融洽 ,愿意为彼此补位 。(2分)

【解析】解答本题 ,要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 ,分别从思想认识 、人物形象 、人物关系等角度分析 。

10.C

11.A

【解析】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 ,人仕做官 。

12.B

【解析】"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 ,帮助耕种"错 。原文包拯是请求把土地全部交还百姓 , 让他们耕作种植 。

13.(1)有 一 个人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 ,主人来上诉 。包拯说:"只管回去 ,杀了牛卖掉它 。"(得分点:"第"鬻"各 1分 ,句意 2分 。) (2)包拯在朝处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 、宦官因此有所收敛 ,一 听见他都害怕 。(得分点:"敛" "惮"各 1分 ,句意 2分 。)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 ,既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也要能够依据具体语境合理推断句子大意 。如"第"鬻"等的词语的翻译就离不开对文言词语的广泛积累 ,每句均有 2分的大意分 , 要求考生的答案大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4.①京城传言:"(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②包拯下令将那 些由宦官和豪门贵族侵占惠民河边的土地而修建的楼台亭阁全部拆掉 。③包拯敢于犯颜直 谏 ,为国家考虑请求皇帝早立太子 。(以上三点 ,答对一 点给 1分 ,任答两点即给 3分)

【解析】文中能体现包拯"刚毅正直 ,不畏权贵"的内容主要在"拯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 手 ,闻者皆惮之 。"一句之后 ,找到具体体现这一 品行的事件 ,并简要概括即可 。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调任和州监税父母又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做了天长知县。有一个人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主人来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杀了牛卖掉它。,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盗窃者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调任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端州本地生产观台,以前的州官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进贡量几十倍的观台去赠送达官贵人。包拯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叫做观台的人只做足够进贡的数量。他在那里一年任期届满,没有拿一个端观回来。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都转运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陕西,又转调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契丹在关塞附近聚集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发来警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征调军用粮草。包拯上书说:"漳河一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然而人们不得耕种生产,邢州、洛州、赵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大多被用来牧马,请把这些土地全部交还百姓,让他们耕作种植。,朝廷听从了这个意见。包拯在朝处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宦官因此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害怕。京城里的人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宦官和豪门贵族为自己修建园榭,侵占了惠民河边的土地,因此使河道阻塞不通。恰好京城发了一次大水,包拯便下令将那些楼台亭阁全部拆掉。升迁谏议大夫、代理御史大夫。包拯上奏说":东宫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仁宗问他说:"你认为立谁为好呢?,包拯回答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我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我想立谁,这是怀疑我。我已是七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包拯性格严峻正直,他厌恶官吏做事苛刻,为人敦厚,虽然十分痛恨坏人,但未尝不推重以忠恕待人。他不轻易与人相交,不会用伪装的甜言笑脸来讨别人喜欢,平时没有私人请托的书信,旧友、亲戚同乡都断绝往来。地位虽然显贵,可是衣服、器用、饮食同当平民时一样。他经常嘱咐说:"我的后代子孙做了官,若有犯贪污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许葬在祖坟中。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

15.D

【解析】这一句是比喻 ,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 ,就像是少女的身上的罗带 ,并非实写少女 的劳作之美 。

16.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美景如画 ,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 ,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 任上做点实事 。(一点 3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诗人因何"不舍,,为何又说"一半勾留,?从诗歌内容来看, 西湖美景正是这不舍的原因之一:"言外余情,又是什么?则要结合注释,知人论世。白居易到杭州是因为"国事 日荒 ,民生 日 困,而自请外任,所以他留恋杭州的另一原因自然是不愿回到朋党倾轧的官场 ,想要在杭州任上再为百姓做点实事。

17.(1)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2)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3)示例一: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示例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 空给 1 分 ,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 3 小题如有其它答案 ,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

18.C

【解析】源远流长:①源头很远,流程很长:②形容历史悠久 。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 ,学问和 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也比喻种族 、文化等代代相传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 ,自 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 ,跟着流水飘荡 ,比喻自己没有主见 ,随着潮流 走 。养家糊口 .供给家庭成员生活所需;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 ,精神有所寄托。惠风和畅.柔 和的风 ,使人感到温暖 、舒适;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教育。

19.D

【解析】"不是 ……而是 ……,表示并列关系 ,"不仅 …… 而且 ……,表示递进关系 ,句意不存在递进关系 ,所以排除 B 和C。A选项主语和分句搭配不当 ,可以排除 。

20.①栖居指的是栖息、寄居 ,把灵魂生存的状态比作动物的栖息 、寄居 ,将其物化;②比 拟新奇 ,表达生动形象 。③强调通过诗歌摆脱现实的束缚 ,让人获得心灵的解放与 自 由 ,富 有感染力 。

【解析】解答此题 ,首先要理解比拟的概念 ,比拟作为 一 种修辞 ,包括以人拟物(拟人)和以物 拟物或拟人(拟物),再据此分析划线句的构成;分析表达效果则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 思考 。

21.B

【解析】根据后文可以知道 ,文段的叙述主语是野生亚洲象 ,所以排除 A 和 C;后文"关于这群 远行大象之外的讨论同样热烈,可以知道 ,前文强调的是"关注,,所以排除 D。

22.①大象栖息地的森林遭受了破坏;②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过少;③均有长距离迁移的 特性 。

【解析】第 ①处 ,根据第二段"实际上 ,保护区内的森林保护得很好,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第 ②处根据上文"亚洲象喜食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第 ③处根据后文的 内容可得出答案 。

23.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题目给出了三则材料。材料一给出了当前"yyds"绝绝子"等流行语风行的现状认为这是一种社会问题;材料二追溯了性化语言的历史认为青少年追求语言表达个性化是正常的文化现象对此表示理解;材料三则持辩证观点认为青少年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其合理性但也对此带来的问题表示担忧。

从材料一出发可以谈此类流行语的过度使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文字失语、交流障碍、文化代沟、冲击母语等从而支撑观点。

从材料二出发可以着重谈青少年使用此类流行语的合理性。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角度来看这是对个性的追求;从语言表达本身来看大多数流行语表达简洁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从语言文字发展的角度来看优秀的流行语也是对母语词汇的丰富。

从材料三出发可以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辩证看待这一现象。

考生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出发都是符合题意的。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未完卷作文的评分说明

1.缺标题扣2分。

只有标题,且与命题有联系,给1分。有标题,写有一二行文字,且与命题有联系,给1-2分。

2.字数达到600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评分,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字数在200-600之间的,内容项和表达项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不足400字的,得分不过超过10分)不足600字的,得分不过超过20分

3.错别字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不重复计算。

4.套作或文体不明的,酌情扣分。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