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美国和印度:不是我太优秀,是你们陪衬的好!

李子熙 李子熙 2021-10-12
活久见,印度有一家媒体居然表扬起中国来了。
最近,印度新闻网站“ThePrint”发表了一篇文章,《当印度恢复正增长之际,必须思考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消除贫困》。
文中称,还在四十年前,中印两国的发展和收入大体相当。
到了今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收入已经是印度的2.7倍了。若按市场汇率换算成美元,那印度更没脸了,中国领先4倍以上。
在脱贫方面,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印度望尘莫及、黯然失色。
作者不禁感慨:
印度为何不能像中国那样消除贫困呢?
 
 1 
 
不必忧伤!
不必彷徨!
其实你们印度阿三,如果能够放平自己的心态,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洗礼,相信过不了多久,关于“印度为何不能像中国那样消除贫困”这样的问题,你们就……
习惯了。
不光印度会习惯,其他国家也会习惯的。
这名印度记者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跃然纸上,力透纸背。但他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焦虑,甚至为印度感到羞耻。
因为,放眼全世界,把“消除贫困”当作头等大事去做的国家,也只有中国。
所以文章题目,应该改为《放眼全世界,为什么只有中国才能消除贫困》。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富吗?
尽管中国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把财富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依然很少,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
所以,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富了。
况且,比中国富裕的国家一抓一把,但他们也没有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比如美国。
由于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国内出现严重撕裂、社会不公、民粹主义抬头,导致引发一系列政治社会乱象和人道主义灾难,占领华尔街运动、茶党势力崛起、特朗普上台、种族骚乱、占领国会山等事件的发生,本质上都是因为无法解决底层民众的基本诉求。

很多人认为,美国是民主自由的灯塔,发达国家的标杆,怎么会被贫困问题困扰呢?
看不到美国贫困问题的人,被西方媒体的糖衣炮弹给炸瞎了眼。他们看到的都是美国光鲜亮丽的一面,看不到美国丑陋阴暗的另一面。
自建国至今,美国从来不缺少穷人,只是缺少发现穷人的善良眼睛。
我们熟悉的美国,自诩“丰裕社会”,在我们的认知里,那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富得流油,遍地黄金。
在我读中学时看的《读者》等杂志里,我们的留学生们在美国刷盘子都是高收入,比我们这边的老板赚得都多,过得都舒服。
看到的美国电影里,仿佛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人都是盖茨比,最差也是中产阶级,哪有什么穷人。
但实际上呢?
迈克尔·哈灵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了著作《另一个美国》,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陌生的美国,一个区别于华丽外表的隐形社会。那里有有大量贫民窟和被扭曲的心灵,有大量被社会抛弃的群体,。
要知道,六十年代是美国如日中天的年代,虽然竞争对手日本和西德正在崛起,侵蚀着美国许多工业领域的地盘,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还只初露端倪,并没有今天这么严重。

但《另一个美国》所反映出的贫困问题已经十分尖锐了。
当时的肯尼迪总统看过这本书后,意识到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决心发起一场消除贫困的战争。可惜这老兄“出师未捷身先死”,把“扶贫问题”留给了后来人。
后来人又做的怎么样呢?
我只知道哈灵顿的书一直在重版,他后来在书里又填上新内容——《20世纪70年代的贫困问题》和《贫困与20世纪80年代》。
你说90年代怎么不写了啊?
是不是因为美国贫困问题解决了啊?
不,是因为哈灵顿在1989年逝世了。
 
 2 
 
在美国,之所以感觉不到贫困问题,是因为主流社会把他们忽视了,媒体也关注不到他们。
不像我们这边,每天大力宣传“扶贫”,从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开始,我们就从不掩盖贫困问题,始终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美国人的注意力,都在富人身上。
用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话说:“穷人已经从主流文化里消失了,无论是在政治语汇、知识研究或日常娱乐里,都消失无踪。”
因为在美国的电影、电视里,大都是金融才俊、硅谷精英、律政俏佳人或者象牙塔里的科学家。

后来《纸牌屋》《女国务卿》等美剧,又把镜头对准食物链顶层的政客们。
即便有穷人角色出现,也大多数以脏兮兮、懒惰、猥琐、奸猾的形象出现,目的是告诉大家,这些穷人虽是可怜之人但必有可恨之处,所以不值得同情。
所以,如果看到穷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菜场周围捡剩菜叶子糊口,不必同情他们,甚至可以嗤之以鼻,把他们当作失败的典型,来教育自己不乖巧的孩子。
扶贫?情愿把多余的牛奶倒进臭水沟喂小龙虾。
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尤其是那些偏向共和党的民众的心中,穷人像一群懒惰的蛆,他们不喜欢工作,躺在美国福利制度的软床里晒太阳、睡大觉。如果他们愿意出来工作的话,肯定会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但事实是什么呢?
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找到答案,亲自体验了一把美国底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
她在佛罗里达当服务员、在缅因州当家政清洁工、在明尼苏达州卖东西……
每一份工作,她都认真对待、忍辱负重、拼尽全力、挣扎求生,但是最终,她向现实低头认输了,她承认:
“就算你努力工作(努力到你甚至从来没想象过的程度),还是发现自己仍然深陷在贫穷和负债中,甚至还越陷越深。”
而且更恶毒的现实是,这些底层的工作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还备受歧视。
“我们所做的却是被放逐者的工作,不只被人忽视,甚至遭人厌恶。在我们这个照理说没有种姓制度而民主的社会里,看门人、清洁妇、挖水沟工人、替成人换尿布的看护却是没人要碰的人物。”
更可悲的是,在美国这个高度两极化、极度不平等的社会里,有某种诡异的光学特性,让富人看不见穷人。然而穷人却可以轻易地看到富人,比如在电视里或杂志封面上。

后来,芭芭拉·艾伦瑞克根据这段难忘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在书中,你看到的是另一个美国,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
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韩国电影《寄生虫》,拍得挺好的,我看了两遍,里面有许多对现实的隐喻。影片所折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正是美国这种畸形社会内部所蕴藏的阶级性矛盾。
 
 3 
 
两极分化、贫困问题,是悬在美国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但由于他们选择了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选择了两党制轮流执政的虚伪民主,只好牺牲穷人的利益,来成就资本家的辉煌。
只有芭芭拉·艾伦瑞克这样有良心的左翼进步作家,还在坚持为穷人们发声,但这声音极为边缘化,而且微弱,不足以撼动无情的资本主义大厦。
代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利益的美国政府,宁愿把钱花在杀人放火上面,也不会用在扶贫上,因为经济上不划算。
你说美国缺钱吗?缺!但是为了发动战争,他们宁愿借钱也要去打仗。
拜登上任没几天,就迫不及待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杀了十几个平民。

自2001年发生九一一恐袭以来,美国在中东的战争中已经消耗掉近5万亿美元军费。美国海军现有13个航母战斗群,每个战斗群每天的开销就要650万美元。
如果把杀人的钱用来扶贫,绰绰有余了,但你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穷人对他们来说,大部分时间只是累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国的表现让我们彻底认清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
弱肉强食。
从英国,到美国,从南美,到印度,他们已经放弃了对疫情的控制,任由病毒肆虐,不对“老弱病残穷“承担救治责任,从而让富人高枕无忧,让大批“低端人口”随风而去。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恨国党、大汉奸“河山硕“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政治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国对“低端人口”的无情无义。
而同样感染了病毒的前总统特朗普,以七十几岁的年龄,仅仅一两天就生龙活虎,好像比患病前还生猛了,可见医疗资源之不平等,有天壤之别。
你说美国穷人这么惨,为什么他们不革命?
你要是唠这个,我可不困了。
这个涉及的原因很多,比如美帝和以前的大英帝国一样,通过剥削殖民地国家,剥削其他民族人民,转嫁内部矛盾;
以前美国因为一战二战发了战争财,赚得盆满钵满,富人吃肉,工人啃骨头,穷人也能喝到汤,所以矛盾暂时缓和了;
由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导致美国必须提高人民福利,掩盖阶级矛盾,才能在道义上与苏联抗争。

美国政府内帕尔默、胡佛、麦卡锡等极其残忍的反共主义者得势,在舆论宣传上大肆丑化、污蔑马列主义思想,利用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给美国人洗脑,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彻底黑化,让美国人谈共产主义色变,人们普遍认为马列主义如同“恶魔的教义”。
其实看看今天西方媒体对我国新疆问题的歪曲报道,你就能想象美国国内是如何妖魔化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了。
把香的说成臭的,把美的说成丑的。无论你怎么做,都是错的,而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
没有革命思想作为指导,美国的底层人民的斗争,永远被锁死在乌合之众的水平,愤怒了就上街游行示威、扔扔啤酒瓶子、抢几家小超市的初级阶段,一群无头的苍蝇,愣是把大地产商特朗普当成了美国版切·格瓦拉。
 
 4 
 
美国是所谓民主自由的灯塔,美国都做不好的事情,又穷又乱的印度就更不要指望了。
众所周知,二战之后英国人元气大伤,精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算账,统治印度的成本大于收益了,实在不划算,你们自己玩吧。
为了防止印度做大做强将来骑宗主国英国头上拉屎,干脆我先拉泡屎吧,临走不忘把屎搅拌一下,搞了个印巴分治。
导致印度、巴基斯坦隔三岔五为了克什米尔这个地方的归属而打仗,严重影响发展经济。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没有印巴分治,即便印度完全统一,他们也没戏。因为他们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毒丸——西方民主制度。
对于一个穷国来说,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等于是给自己的国家宣判了死刑,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从此再与“崛起”、“繁荣“、“富强”这些无缘了。
除非能够出现政治强人,足以强到能够整合各方分歧,不过,那就和“民主“不沾边了。
所有后发崛起的国家,赶超阶段都是强人政治、威权政治。你别提什么民主了,韩国当年是朴正熙时期,台湾是国民党的威权时期,经济才起飞的。
道理很简单,民主就是大家围在一起瞎起哄,啥事也干不成。就好比一群人坐车,所有人都来抢方向盘,这车就不用开了,原地打转吧。
国家崛起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牢牢把握方向盘,向前踩油门,顶着发达国家们屁股后面呛人的尾气,发达国家在前面左阻右挡,你得踩着油门冲上去,弯道超车。
这时候你说咱们开车讲民主,那好了,车上有人说晕车,你路边停一会吧,我下去吐一会;有人说,哎,路边有一元钱没人捡,停车我要下去捡!又有人说,小心前方路面有群可爱的小强在过马路,别压到它们,我们绕路吧!有人说我钥匙忘家里了,往回开吧!
那还搞屁啊?
我不是说“民主“不好,但要分时候,分阶段。大国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时候千万别被公知们忽悠瘸了,眼瞅着要拿第一名了,突然给自己的跑车搞熄火。看看俄罗斯那辆破车,已经掉队到了十几名开外了。
印度就是这样一辆破车,驾驶室里坐着一群人,莫迪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在任内做点大事,想学中国搞工业化,搞大规模基建,改革农业,改革军队,但是没有一件事能做成。

想搞扶贫?
呵呵,该醒醒了。
 
 5 
 
扶贫是个系统性工程,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西方人的想象力。它不但考验一个政府、一个执政党的良心,更考验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
我以前写了一篇《中国式扶贫别学?呵呵,是你根本学不了!》
讲的是《纽约时报》记者Keith Bradsher,对中国扶贫工作的亲身调查和所见所闻,堪称“凡尔赛文学“加”柠檬精“,字里行间都是羡慕嫉妒恨。
看看一个美国人视角下的中国扶贫工作:
“尽管许多村庄仍然只通了单行道公路,但道路两旁都有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路灯。”
“新的大规模养猪场、苗圃和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造了就业机会。”
“如果私人工厂雇用被认为属于贫困户的工人,政府会帮助他们购买设备和支付工资。”
“在过去五年,中国在扶贫上投入了近4.54万亿元的贷款和补贴——约占每年经济产出的1%。”
“这还不包括,电力输送巨头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的大笔捐款,它还为农村电力升级投入了约7769亿元,并派出7000多名员工参与扶贫项目。”

从精准扶贫,到全国一盘棋,从22个省区市书记和省长给中央立军令状,到全国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300多万名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扶贫干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谈何容易!
就问美国能学吗?
印度能学吗?
说一个令人沉痛的数据吧。截止到去年年底,1800多名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很多是年轻人,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的战场。与四名牺牲在边疆雪域为国捐躯的战士一样,他们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美国记者安德烈·弗尔切克说:
“中国不受银行家和寡头统治。相反,它的私营和国有公司必须服从政府和人民。他们必须生产商品和服务,以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公司被政府准确地告知要做什么。而在西方,是公司在选择政府!”
中国是人性最后的希望。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我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推荐阅读:

公众号 “ 李子熙 ” 文章精选

美国灯塔寂灭,还能再次伟大吗?

“台独”的前世今生


微信公众号:李子熙
知乎ID:李子熙
交流请加微信号:fanqiejiang202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