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战磨盘山,南明战神李定国最后的绝唱

史家余焉 史家余焉
2024-09-16
顺治十五年(1658)十二月中旬,清军三路大军进攻云南,直指昆明。

南明永历政权由于地狭民少,再加上孙可望降清,根本无力阻止清军的进攻。
于是,李定国请求永历帝撤离昆明。

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带着后宫嫔妃、宫女太监和文武百官踏上了迁徙之路。

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清军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了昆明。
清军入城之后,对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抢劫和掠夺。清军统帅多尼并没有阻止,因为他要靠这种方式激励士兵继续为他卖命。

不久,多尼宣布了最新的作战方案:他本人坐镇省城昆明,吴三桂率领本部兵马继续追击永历帝。

此时,永历君臣正在滇西的山路上仓皇逃路。正值春节,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春天的气息,颠沛流离的逃往和对未来的绝望冲淡了春节的喜庆氛围,所有人的脸上布满了忧愁和苦闷。

正月初四,永历君臣到达永昌,留巩昌王白文选镇守永昌门户——玉龙关。

很快,吴三桂的追兵就来到了玉龙关下。白文选面对清军,毫不畏惧,主动迎战。但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向白文选倾斜,此战阵亡将士四千多人,损失战象三匹,战马一百四十匹,总兵吕三贵被生擒,就连巩昌王的金印也被清军缴获。

白文选只得带着残部且战且退,他派人放火烧了澜沧江上的铁索桥,希望能阻止吴三桂的追击。

李定国得知白文选战败、玉龙关失守,急忙派心腹部将平阳侯靳统武领兵四千,保护永历君臣迅速离开永昌,撤往腾冲。他自己带领其余兵马断后。

白文选放火烧掉澜沧江上的铁索桥,只是稍稍迟滞了清军的脚步,吴三桂命令士兵就地取材,制作竹筏,乘夜渡江。

二月十八日,清军攻占永昌,才得知永历君臣早已离开多日,此时已经撤退到了腾冲。
这让吴三桂懊恼不已,他做梦都想生擒永历帝,用他来换自己永世的荣华富贵。

吴三桂当即决定:继续追击,一定要彻底消灭永历政权,不能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

然而,就是这个决定,差点让吴三桂命丧黄泉。

二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江,逼近永历君臣避难的腾冲。

就在一天之前,负责断后的李定国也渡过了怒江。怒江以西二十里处,有一座山,名叫磨盘山。这座山地势险峻,只有一条容单人单骑通过的小路。

而这条路恰恰是永昌通往腾冲最近的一条路。
清军想要尽快追到腾越,就必须翻越磨盘山,而要翻越磨盘山,就必须一人一骑、前后相连地慢慢通过。

李定国举目四望,详细地勘探磨盘山地形,不由计上心来。
他料定吴三桂大胜之后必无戒备之心,决定利用磨盘山有利地形,在此设伏,阻击清军,一雪前耻。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很快,一个周密的伏击方案在脑海里迅速形成。

第一步,在磨盘山的羊肠小道埋设地雷。

第二步,在小路两边的草木丛中设置三路伏兵。以泰安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玺为三伏,每伏各带兵两千。埋伏的军队携带预先制作的干粮,不能生火做饭,以免冒出炊烟被清军察觉。等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区域之后,窦名望发炮出击,切断清军的退路,然后引爆地雷。二三伏的部队听到地雷爆炸以后,再发炮出击,前后夹击清军,务必要把清军就地全部歼灭。

最后,李定国亲统四千精兵坐镇后方,充作预备队。一旦战事胶着,他就能带着这四千精兵迅速投入战场,成为压死吴三桂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月二十ー日,吴三桂率军进至磨盘山下。他环视四周,群峰耸峙,树林茂密,只见磨盘山高矗其间,除了一条羊肠小道,无他路可寻。此时,四周静悄悄的,不见明军一兵一卒,偶尔有鸟雀飞来,发出几声鸣叫。

果然,吴三桂对此并不在意,不相信屡败之后的明军还有实力和胆量设伏。他不仅没有派出士兵侦查,反而毫不犹豫地命令军队进入山间小道,排成一字长蛇,鱼贯而行。走过一段路后,开始登山,已有两万余人上了山,不知不觉已进入明军二伏高文贵的埋伏圈。

事情正朝着李定国预料的那样进行,已成骄兵的清军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李定国为他们精心挑选的坟墓。

就在这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突然有一身着明朝官服的人慌慌张张地赶到吴三桂军前投降。
原来,此人是光禄寺少卿卢桂生。他对永历政权的前途感到绝望,因此在阵前突然叛变投敌,将明军已有埋伏的机密报告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闻后大惊失色,急令部队停止前进,迅速沿原路后撤。所有的骑兵立即下马,在道路两侧的草丛里搜索明军伏兵,火枪手和弓箭手立即朝草丛里发射炮弹和箭矢。明军因为没有得到命令,不敢擅自出战,伤亡很大。

指挥初伏的大将窦名望,见计策已被识破,原定等待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再出战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了,再等下去伤亡只会更大。
于是,窦名望被迫发炮出战。
二伏的高文贵和三伏的王玺听见窦名望那边响起了出战的炮声,意识到初伏已经与敌军开始交战,肯定出了什么变故。他们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下令鸣炮出战,支援初伏的明军。

明清双方在磨盘山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厮杀。
原本的伏击战却被迫打成了遭遇战,双方短兵相接,舍命互搏。
一时间,战场之上血肉横飞,不多时,双方战死士兵的尸体甚至堆成了一堵墙。

窦名望是湖北蕲水人,他个子虽然不高,却身强体壮。每次临阵杀敌,他都会喝好几升酒,脱掉战甲和头盔,带头冲锋,是一员战功赫赫的虎将。
此战,他抱着必死之心,战前即对人说道:我姓窦,而此山名为“磨盘”。天下哪有豆(窦)入磨而不粉身碎骨的?今日是我死之日也!

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与他一起战死的还有负责三伏的武靖侯王玺。

战斗打响时,李定国正在山顶统筹指挥,听到号炮次序不对,知道情况有变化,急忙派出仅有的四千精兵增援。
双方从早晨一直激战到中午,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

这时,清军援军赶来。李定国见清援军到来,悲愤至极,自己的精锐损失殆尽,孤立无援,已是强弩之末,只得于当夜急忙撤退。

战后统计,明军的六千伏兵当中,有两千人还未出战就被清军发现并击杀,有两千人英勇战死,损失可谓是十分惨重。

至于清军的损失就更大了,固山额真沙里布、祖大寿从子祖泽润等18名将官以及两名辅国公战死,已上山的清军无一生还,损失万余人,远远超过了明军。
如无人告密,吴三桂将全军覆没,他本人也难逃一死。那位在关键时刻叛变降清的卢桂生,他的及时告密使清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被清廷赏以云南临元兵备道的职务。

一年之后,也就是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1660)六月,顺治帝以磨盘山战役损失惨重,决定严惩诸将:主帅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征南将军赵布泰被革职为民。
至于吴三桂,因考虑到还要用他镇守云南,擒回永历帝,因此没有给他任何处分。从清廷对三军主帅的处分来看,磨盘山之役的战斗十分激烈,清军的伤亡应该很大。

磨盘山血战是李定国给予优势清军的最后一次沉重打击,但因自身精锐损失殆尽,李定国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反击了,南明的灭亡已成定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家余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